□ 本报记者 徐超超 李子路
如何将人才培养、科研以及服务社会有机结合,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必须交出的答卷。多年来,鲁东大学副校长亢世勇把积极培育和发展语言产业作为突破口,坚持政用产学研相结合,服务高校人才培养。亢世勇认为,应充分挖掘我国丰富的语言资源,把语言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
语言产业是以语言文字作为生产的原料和内容,或是以语言文字作为加工处理的对象,生产各种语言产品或提供各种语言服务,进入语言市场以满足个体和社会语言消费需求的产业。亢世勇认为,从语言资源到语言产业,进而形成语言经济,这不仅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还将增强经济硬实力。
多年来,亢世勇一直致力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承担鲁东大学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中国语言保护工程等项目。他说:“在计算机语言学习开发方面,我们开发了以新词语、句法语义标注为核心的汉语资源库,并将部分成果转让给了日本富士通开发研究中心、上海辞书出版社等单位,产生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知识普及和文化水平提高,辞书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亢世勇举例说:“我们每卖一本外语词典,都要给外国出版方版权费,反观我们自己的辞书,质量还参差不齐。”他介绍,鲁东大学已经建立了现代化的辞书编纂平台,出版了新词语、近义词等系列词典,下一步将着手编纂适合中小学生和学汉语人群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学习型词典。
“我去香港考察时发现,语言能力的检查已经成为香港儿童例行体检的一部分。”亢世勇说,“在内地还达不到这一点,但这已成为一种社会刚需。我们在进行科研时,也要切实为这类群体提供服务,发展语言治疗师等职业。”
“做好语言学的政用产学研,最终都会反哺人才培养。”亢世勇说,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学校充分整合资源,搭建了应用人才培养平台,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开发计算机辅助辞书编纂系统,让学生全面参与其中。从已经毕业的学生那里反馈的信息来看,这种培养方式收到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