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6.9%,其中,一季度与二季度GDP同比都增长6.9%。这样的增速,超出了市场预期,让经济运行稳的态势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并在此基础上又呈现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趋势。
上半年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也让IMF、世界银行、亚开行、普华永道等多家国际机构给予了正面评价,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增长。比如,今年以来,IMF已连续三次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最新的一次上调是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上调0.1和0.2个百分点至6.7%和6.4%。
受国内外复杂形势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近几年持续放缓,尤其是2016年经济增速降至26年来新低,但经济增速仍高出全球大多数经济体,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按照2010年美元不变价计算,2011年至2015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6%、31.7%、32.5%、29.7%、30.0%,年均贡献率超过30%;2016年的贡献率更是创新高,达到33.2%,高居全球之首。
中国经济增速虽放缓,但同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却未因此而降低。相反,在世界经济大格局中,中国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者。当不少经济体在经历了10年甚至更短的经济增长后就基本停滞不前时,中国经济依然能砥砺前行,持续保持中高速的增长。个中原因,就在于中国经济充满着巨大的韧性。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当投资与出口的拉动作用减弱时,消费的拉动作用后来居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贡献者。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4%,稳居“三驾马车”之首,远高于同期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这意味着,当消费稳居“三驾马车”之首并继续保持其作用时,投资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则可成为宏观调控下一步着力的地方:注重提升外需的贡献度,使内外需并重;在继续优化投资结构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民间投资增速回升。这样,促进“三驾马车”平衡发挥作用,可让经济增长获得更多的支撑。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既有周期性的原因,也有结构性的因素,但主要问题出在经济结构上。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上日程,改革重点在于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通过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有助于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供需适配,解决长期以来中国经济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推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