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当年老女排中,灵魂人物、也是最有名的一位,毫无疑问是“铁榔头”郎平,别人都已经是厅局级,她如果愿意当官,担任个厅局级干部,乃至副部级、正部级,其实都完全可能。
郎平并不是没有机会,退役之后,她其实也有一个和其他女排队友差不多的很好岗位——北京市体委副主任,以“铁榔头”的名声和工作能力,然后她继续高升,几乎是可以预料得到的人生轨迹。
比如,郎平出生于1960年,成名也早于绝大多数现在官场上的中国运动员;1961年出生的蔡振华,现在已是省部级高官。郎平如果愿意,即使当不上体育总局正局长,副局长总是可以的吧。
但郎平,却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
在她的自传中,她解释了当初这样做的原因:
有一次很深刻的教训,我耿耿于怀,发誓不当官。
那年,我们在湖南的郴州训练。那时的训练基地条件很差,是那种竹棚子,透风的,冬天很冷。一个星期天,郴州基地的主任来找我,说领队让我跟他去一趟国家经委。那个时候的我很单纯,心想,是领导安排的事情我总得去做。到了那儿,我才知道,这个基地主任是向国家经委要钱,说是建设训练基地,我也帮着说话呀。也许,我说话管点用,上面果然给予考虑,很快就拨了钱。
但是,我后来才知道,这笔款到位以后,他们并没有马上用来建设训练基地,有人把这情况告到纪检委,还提到了我,说是郎平去要的钱。体委要我写检查。我觉得特委屈,是队里的领导安排我去的,我只知道他们要钱是为了建设训练基地,至于他们拿了钱用在什么地方,我根本不知道。可是,领队把责任推得一千二净,他说他没让我去。
体委的批评很严厉:郎平,你要谦虚谨慎,你拿了世界冠军,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到处耍钱!后来,我只得写了个情况汇报交上去,上面也没再追究。
但这事的阴影在我心里再也抹不去。当了官就得顺着别人说话,上面说什么,你就得说什么。我没这个“修养”,心太软,老同情人,不是当官的料。所以,1987年4月我离开北京,到美国选学了体育管理。
[2]
于是,1987年,郎平开始了留洋的生活,国内的女英雄,国外的穷学生,其中也不乏巨大的心理和生活落差,她需要自己拼命打零工养活自己,有时还得看别人脸色带伤坚持打球。
她在自传中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