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产品涉及玉米淀粉、淀粉糖、氨基酸的象屿集团黑龙江金象生化有限责任公司,其总经理卢煜在第十届中国玉米产业大会上介绍,2015年8月公司正式成立,现在已经建成两家年加工玉米75万吨的工厂,近期正在规划一个年加工150万吨玉米的生化工厂,公司的战略规划是立足黑龙江,并在5年内将年加工能力提升至500万吨。
“玉米深加工业将进入整合期,包括养殖业在内,未来都要走集约化道路,玉米深加工业对玉米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需求方面。”卢煜说。
据了解,黑龙江是我国玉米的重要产区,未来2—3年,该地区玉米深加工能力预计突破3000万吨。此外,部分大中型饲料、养殖企业也在黑龙江投资养猪业,未来某一天,该地区的玉米将就地消化、不再外流。而这,将影响玉米市场流通格局、价格涨跌等。
不过,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秘书长魏旭明表示,预计未来两年,玉米深加工业开工率将呈先升后降趋势,部分新建产能可能出现开工不足的现象,企业也会出现新一轮的大面积亏损。在此背景下,行业兼并、重组、整合拉开序幕,落后产能遭到淘汰。这是行业螺旋式上升的机会,但要以社会资源浪费为代价。他呼吁,玉米深加工业不要“一阵风”上产能,不要受有关政策特别是补贴政策的影响而盲目投资。
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后,国家对玉米深加工业及饲料企业实施补贴政策,以确保临储政策改革的平稳过渡。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深加工企业加工去年省区内新玉米的补贴标准分别为300元/吨、200元/吨、200元/吨和100元/吨。目前,国家再度鼓励东北适当扩大燃料乙醇生产规模,并放宽外资进入玉米深加工尤其是燃料乙醇生产领域的限制。今年年初,东北三省及内蒙古饲料企业收购加工去年产玉米也列入补贴范围。
“玉米加工业的特点是产业链长,产品丰富,包括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酒精、酶制剂、调味品、药用、化工8大系列。玉米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加工成的工业产品超过3000种,目前国内仅能生产100多种,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去年,临储改革后,玉米加工业的平均开工率为80%,较前一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取消临储政策,玉米价格下滑,降低了淀粉及其衍生产品的加工成本,而东北三省一区实施玉米加工补贴,玉米淀粉加工全行业盈利。”据魏旭明介绍,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的年报显示,去年,单位玉米平均加工利润在72元/吨,最高为143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