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创新空间积极吸纳专业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通过采取减免房租、减免水电费、无偿提供基本设施设备等办法,先后吸纳了道能幸福食堂、好德益家政服务公司、威士达电子商务、援通公司、家事易等8家社会组织,进行项目孵化和参与社区服务。其中,道能幸福食堂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相关补贴标准和服务要求,安排专业社工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进行生活照料和康复训练,较好地解决了社区老年人和残疾人生活中的难题。
解决老旧社区的党建难题,却用了和时代结合最紧密的方式,这无疑是一种跨时代的创新,让激活“红色细胞”的党建工作与时俱进。通过不懈努力,公益志愿服务的模式从单纯的党员带头“亲自服务”变成了由党委牵头提供整合服务资源的条件和环境。在孵化器的帮助下,街党工委整合了多家社区服务加盟商,组建便民服务“一条街”,并成立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居民提供多项低偿或无偿的服务。通过党委引领,变“植树造林”为“培土育林”,有效提高了服务效率与服务覆盖。
街党工委打造“孵化器”
教育部原党组成员顾海良(右二)一行考察发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时,参观由聚德苑书画社成员创作的发展社区和谐图20米长巻
在硚口区宝丰街同济医学院社区,数年来活跃着一支以老年志愿者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的志愿者队伍,为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默默无闻地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支志愿者团队就是“同济医学院社区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为使心理咨询中心能够有效、长远地发展下去,社区党委不断加强对中心的领导,规范和完善工作制度,为中心提供各种运转条件。建立了由社区党委书记牵头,咨询中心专家学者组成的领导小组,讨论和研究解决中心运转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详尽明确的“工作制度”与“服务公约”;根据中心专家都是离退休高龄的实际情况,让每位专家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在中心的工作时间,排好值班表,周一至周五对外服务,采用“工作计量表”与“工作日志”相结合的办法,使工作“无缝对接”。
社区党委积极为中心工作创造条件,并想方设法为中心提供经费支持及活动场地,并在节假日期间做好专家教授的慰问工作。心理中心成立七年来,平均每年服务1500人次,共计万余人次的来访者,绝大多数来访者满面愁容而来,心情舒畅而归。中心收到锦旗11面,写有“心灵的家园,健康的保障”与“科学应用心理学,医学领域结硕果”等赞扬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