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工业产品价格从生产端向消费端传导不畅,PPI明显上涨,但CPI并未走高,这样的状况有利有弊。”刘学智分析说,上游行业的改善对中下游形成挤压,可能导致结构性失衡。但是,终端消费价格稳定,有助于整体物价水平保持平稳,这是好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价格传导不畅,也是部分行业整合调整的一种表现,表明产业正在优化重组。
后市仍有上涨空间
总的来看,基于经济回暖、基建投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等因素,大宗商品价格后市仍有一定上涨空间。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第二季度GDP增速达到6.9%,显示出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促使市场各方对中国所需的大宗产品价格走向趋于乐观。建筑设备制造商卡特彼勒公司因中国市场销售情况良好而收益大增,矿业巨头弗里波特·麦克莫兰公司也表示市场前景看好。
“除了宏观经济企稳、市场信心增强等因素在下半年继续保持以外,还在于一些新的动力,预计下半年中国大宗商品市场依然向好。”兰格钢铁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分析说,下半年我国建筑行业生产经营活动将持续活跃,市场需求较强,同时地方上一系列基本建设投资进入“下半场”,势必拉动投资品与大宗商品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使市场供求关系获得较大改善,对商品市场产生积极影响;许多大宗商品都是互为成本,而且中国大宗商品的进口依赖度较高,矿石、油气、煤炭、橡胶等最基础的原材料进口价格提高,势必推高国内一些大宗商品的生产成本。此外,信心增强等因素也将使下半年全国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在相对高位运行。
刘学智表示,由于产能过剩现象仍然存在,不存在价格持续性上涨的条件。由于去产能工作的推进,工业产品价格也不会显著下降。预计下半年PPI涨幅将低于上半年,但仍高于过去几年,全年平均涨幅有望高于5%,结束过去5年负增长态势,不会出现工业通缩。工业企业应主动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品牌价值、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将推动大宗商品价格的形成机制趋于合理。”赵东晨认为,去产能措施与商品价格大涨之间并非简单因果关系。对于工业企业而言,一方面要充分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煤炭、钢铁去产能以及传统工业企业增加中高端供给和有效供给,实现转型发展;另一方面也应完善成本预测和控制机制,并适当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降低价格过快上涨背后隐藏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