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阶段性解禁小高峰到来,定增基金退出需求高涨。受减持新规影响,目前采用传统大宗减持方案,接盘方开价显著降低,交易较冷清,由此催生新型减持模式——引入期权的大宗减持方案。业内人士提示,此类减持新玩法含“隐蔽杠杆”,需严防触碰“杠杆红线”。
传统大宗减持折价幅度增加
7月最后一周迎来解禁小高峰,定增解禁市值337.48亿元,环比增加44%。解禁潮推升定增基金退出需求。减持新规出台后,定增基金快速退出多依赖“大宗减持”,而传统大宗交易模式需要基金付出较高折扣。
所谓传统大宗交易减持,是指减持方一次性以一定的折扣将股票转让给接盘方,接盘方支付资金并承担持有期间股价波动风险——减持新规规定,大宗交易接盘后需锁定6个月。
“他们一开始要价9折,后来降到8.8折,我们还在观望。如果降到8.5折就可以签合同。”大宗交易圈一位资深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根据5月27日证监会发布的减持新规和沪深交易所出台的细则,定增基金限售期满后一年内,通过集中竞价只能减持所持股份的50%。若通过集中竞价减持,定增基金完全退出的最短时间比新规出台前增加了一年。若想快速退出,必须通过大宗交易。不过,新规出台后,大宗交易接盘方接盘之后需锁定6个月。而对于习惯“快进快出”的大宗交易人士,新增的6个月内波动性如何定价则成了问题。
上述大宗交易人士在业内以快速转手著称。减持新规出台前,头天拿到的股票,多数情况下第二天就能卖完。由于转手快,接盘基本面可观的股票可以给到“9.7折或9.8折,股价走势好还能溢价接盘。”但新规出台之后,刚解禁的定增股,即便股票的基本面没有问题,目前只能出价8.5折。
据统计,4月、5月、6月低于9折的大宗交易数目分别占比12.1%、11.57%、10.56%。7月低于9折数目占比上升至14.1%。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方了解到,目前基本面情况较好的股票,限售期满,减持方开出的价格多位于8折至9折。南方某公募基金投资经理表示,减持方的议价能力取决于其前期的盈亏状况以及减持方资金状况,急需资金周转或前期浮亏较多的减持方议价能力较弱。他表示,只有资金非常充裕的机构、对手中的股票非常有信心,才会选择一年后通过集中竞价完全退出。目前,到期定增基金的大宗减持需求较强烈。
但接盘方开出的价格偏低,故交易相对冷清。减持方和接盘方均在探索新型减持方案。而退出困难已经反馈至发行端,目前定增场内资金大幅缩减,发行项目折价幅度增加。上述投资经理表示,最近谈项目明显感觉发定增的公司更愿意配合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