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指出,没有保险,保姆的权利很难得到保障。“比如,为雇主擦玻璃时摔伤致残,谁来负责、怎么赔偿,会变成一笔糊涂账。对雇主来说,如果压根没跟保姆签合同,一旦出问题很难维权。”于海认为,制度缺位、监管乏力这些“硬伤”,为家政服务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埋下重重隐患。
好保姆从哪儿来
加强规范,管理制度要查缺补漏,对家政市场下猛药除顽疾
保姆,又可称为“保母”,有保护、看护的意味。这本是一个让人觉得亲近的职业,如今却让很多人处处提防,有违这份职业的初衷。家政行业要“找回初心”,未来还应做哪些改善?
张嵩磊表示,当务之急,是推动家政公司进行规范的员工化管理。
建立岗前培训制度。“家政行业与现代人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息息相关,经过培训、具备职业技能和从业经历的保姆,才能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张嵩磊说。
严格建立劳动合同制。“合同代表着权利和义务,一旦发生纠纷,是最强有力的依据。”张嵩磊认为,雇主对中介的辨别能力较弱,应全面推行劳动服务标准,让企业和社会承担更多责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表示,员工制的家政公司必须给保姆上三险一金,保姆和雇主也应有意识地购买“意外伤害险”和“家庭责任险”,免除家政服务过程中的后顾之忧,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建立从业人员征信体系和关键信息数据库。保姆的工作经历、犯罪记录、健康证明等都应可查证、可追溯。“这与保护个人隐私并不矛盾,因为家政行业要求员工必须是符合该岗位职能要求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目前只有公安系统可查阅犯罪记录,普通人看不到。但雇主自己应多留心,一方面找正规的家政公司,另一方面主动要求保姆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体检结果等,否则不予聘用。”张嵩磊说。
进一步加强监管。“总是出了问题再追究并非长久之计。”于海认为,家政这类特殊行业,市场主体数量多且庞杂,政府的监管成本确实很高,但不能因此放任不管。无论是做大服务业蛋糕,还是增进社会和谐,都该对家政行业来一次彻底的“体检”,对管理制度查缺补漏,对市场下猛药除顽疾。
提升行业整体素质还需社会合力。我国家政行业的各类问题,不禁让人联想到有名的“菲佣”——素质佳、口碑好、薪资高,已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