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想越怕的刘明只好找借口辞退了保姆,随后迅速更换门锁,“未经同意带人进家,算不算违规越界?就算她人品没问题,她带回来的人有问题怎么办?会不会偷着配我家的钥匙?想找个能‘放心给钥匙’的保姆,咋就这么难!”
家政市场有“硬伤”
对保姆的职业约束几乎为零,全靠个人道德自觉,很多雇主只能碰运气
杭州“6·22”案件中,导致雇主家4人葬身火海的保姆有赌博和盗窃案底,这样的人竟然仍能通过中介公司的筛选成为住家保姆,令很多雇主心惊肉跳。还有报道称,青岛一户人家通过中介找到的保姆不主动出示健康证,被要求体检后查出梅毒,而此时她已贴身照顾雇主家的婴儿几个月……
北京市华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嵩磊表示,这些案件不只是中介公司用人不慎那么简单,更折射出家政服务市场“野蛮生长”的现状,这也是好保姆难找的深层原因。
首先,家政行业需求量大、门槛低,很多公司只想着盈利,筛选考核机制只是“摆设”,招进来的保姆鱼龙混杂;岗前系统培训敷衍了事,导致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北京市西城区一家中介公司表示,虽然招收保姆时会看健康证,但证件有效期是一年,过期之后要保姆自己去补办,公司既不负责提醒,也不定期抽查。
“有些中介更过分,还给保姆办假证明,几百元就能搞定从业资格。家政人员的职业约束几乎为零,全靠个人道德自觉,想找个好保姆只能碰运气。”张靖说。
其次,监管缺失,没有部门或机构对家政公司进行实质性资质审核。张嵩磊介绍,市面上的家政机构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家政服务公司,与保姆签订劳动合同,与雇主签订家政服务合同。出现问题,雇主与公司直接沟通。另一类是居间服务公司,只负责把保姆介绍给雇主并收取一定中介费,最终签合同的是雇主和保姆。但无论哪类公司,都缺乏上层监督,普遍资质不足、证照不全。
虽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在2015年出台《家政服务母婴护理服务质量规范》和《家政服务机构等级划分及评定》,但现实中这两个规定形同虚设,中介公司只在工商部门完成注册登记便可营业,其资质如何,基本无人问津。由于各方监督力度较弱,导致“黑中介”大量存在。有些中介甚至直接告诉雇主:“先交中介费,我这儿有的是人,总有一款适合你。出了问题,大不了赔你点钱。”
另外,行业不规范,导致雇佣双方维权不易。按照法律规定,实行员工制的家政公司必须给保姆上社会保险,作为补充保障,还可为雇主和保姆投商业保险。但实际上,很多公司都在打“擦边球”,前述北京西城区的那家中介就表示是否给保姆上社会保险纯属自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