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东云介绍,这个基地共有5套植物遗传转化生产线,整个温室全部运转情况下,可以满足10万株转基因幼苗或2万株左右玉米、大豆成体材料同时生长的需要。这里可以承接国内外研发单位以团队形式来基地开展工作,所有遗传转化平台培养出来的转基因幼苗通过回廊直接进入转基因幼苗的培育温室里,所有转基因幼苗第一代种子都在温室里培育完成。等完成第一代种子后根据实验目的需要进入室外田间试验的,要向农业部提出安全评价申请,否则拿出去就是违规。
“我们在田地里看到的所有转基因作物无一例外都要走国家相应法规和程序,并接受地方农业厅(委员会)监管,绝不允许随意种植,即使是农业部要求的试验也不例外。这方面我国法规的严格程度要超过美国和欧盟。”郝东云说。
转基因玉米长势质量占优
室外的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玉米展示试验区是国内目前为数不多的较大规模试验田,入口的警卫处有民警巡查,防止有人违规携带转基因作物走出玉米地。
在田地里,转基因玉米与非转基因玉米分方块区分布。记者发现,非转基因玉米留有很多被害虫蚕食的痕迹,叶片上有螟虫吃过的空眼;果实上有很多虫类附着在上面,有些玉米还长出了白色或黑色的霉菌,严重的连茎秆都快折断了。而另一个区域的转基因玉米长势良好,绿色叶片完好,果实圆润饱满,很少看到害虫。
郝东云介绍,目前我国转基因玉米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基因发掘、遗传转化、分子检测、良种培育、安全评价、产业化开发等转基因育种创新和产业化开发体系,并获得一大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病虫、抗除草剂、优质抗逆等功能基因和相关调控元件,目前已全部应用于创制转基因作物新材料的研发中。目前生物安全评价及检测监测技术正不断完善,为实现“通过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就具备安全性”提供了技术保障,可基本满足产业化监管的技术需要。一批科研单位,以及创新型生物育种企业,研发能力逐年增强,形成中国特色的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研发体系。
7转基因作物获批安全证书
2008年,我国立项了“转基因重大专项”工程,这项工程计划用15年时间完成,计划投入经费240亿元(其中国家投入120亿元)。根据现行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拿到安全证书后,需要通过品种审定才可能产业化。但是,由于目前尚未制定进入品种审定的流程,很多品种拿到安全证书后就搁置了。
目前,中国对转基因实行的是定性标识制度,即按照标识目录,食品中只要有转基因成分就要标识。而被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这些年来,农业部共批准发放过7种转基因植物的安全证书,包括:耐贮存番茄、抗虫棉花、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辣椒、抗病番木瓜、转植酸酶玉米和抗虫水稻。但有3个都作废了,也没有市场化。目前只有4种证书还在有效期,包括转基因抗虫水稻,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番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