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调结构、转方式、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引擎,也是衡量经济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空客项目的发展,是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华丽的侧影作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窗口,滨海新区在代表中国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之时,开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经过多年的发展,滨海航空产业集群正利用与全球价值链的耦合机会,沿着产业价值链向着附加值更高的环节扩展。在空客龙头项目带动下,古德里奇、左迪雅戈、中航直升机等60多家国内外知名航空制造企业和120多家航空服务企业落户,初步形成了飞机总装、研发、维修、部附件组装、零部件制造、租赁、物流、培训、会展等全产业链。2015年,天津空港经济区实现航空产业产值71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成为依托政策红利实现滨海新区内部产业转型的范本。
滨海因港而兴,在海港方面,年吞吐量超过5亿吨的天津港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港,其临港产业和航运腹地已经绝对领先,北方第一大港的地位已经奠定。天津港每年货物吞吐量和口岸进出口货值中,超过50%以上,是来自天津以外的各省区,滨海新区辐射和带动功能增强,正在成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新的增长极的位置已初步奠定。
时机已然成熟,政策也进一步向滨海倾斜。2014年,长江以北首个自贸区试验区落户天津,三大片区均位于滨海新区内。自贸区政策的核心,是思维观念、机制体制、社会管理、营商环境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目标是与国际接轨。
“天津自贸区也是京津冀的自贸区。”在滨海研究院一位官员表示。东疆港保税区的进口商品直营店,相继在京冀落地,这是天津自贸区辐射京津冀地区最为感性、直观的先导项目。目前,打造大自贸区的相关工作正在有序的推进,截至去年天津港已在内陆合作建设25个无水港,京津冀通关一体化正式实行,与京冀产业对接的各项工作也在逐步展开……
方塘智库认为,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开放口岸,借助大自贸区,一方面,滨海新区将整体性提升北方内陆地区的开放程度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滨海新区也将作为京津冀地区乃至更广阔腹地,实现资产全球配置和优化,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以及国际竞争的窗口。
对滨海新区而言,现在当务之急是如何实现自贸区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国家级新区战略、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战略等多重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和融合,以应对全球经济转型总体压力,以及内部发展过程中逐步激烈下来的发展困境。毕竟,无论是对天津来说,还是对京津冀地区来说,甚至是中国北方经济发展而言,一个更具宜居性、发展性和国际化的天津滨海新区,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全球资源配置平台的价值将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