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主席耶伦
北京时间12月15日凌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0.5%至0.75%的水平,这是美联储时隔一年再度加息。随后,人民币等其他货币对美元汇率均出现不同程度走低。专家指出,尽管此次加息“靴子”落地后,明年“多次加息”预期再度升温,但更要看到加息本身对人民币冲击已经过度透支。同时,中国的贸易顺差、经济稳健转型等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亦不容忽视。综合来看,未来人民币币值形有波动但势仍稳固。
加息只是“靴子落地”
从“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到如今的“靴子落地”,美联储加息所产生的涟漪终于少了几许心理层面的意味。
对于此时加息的原因,美联储强调,11月份以来美国就业市场继续走强,家庭消费温和上升,整体经济活动保持温和扩张的步伐。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实施了多轮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利率长时间维持在超低水平,从而促进了美国债券、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产业结构和企业经营状况也得以修复。随着美国经济复苏迹象日益显露,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重启加息便成了必然趋势。
在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看来,美联储此次实际加息对全球资本流动状态的影响有限。谭雅玲特别指出,美联储加息是从“零”起步,2015年加了25个基点,现在又加了25个基点,相对于其他资产价格的回报率,美国利率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所以它对其他资产价格的影响有限。同时,美元指数上涨对美国经济的负面效应也很大。
“如今,美国经济开始好转,防范通胀风险也就被提上了日程。美国在此背景下加息,不仅是货币政策回归正常的举动,而且也为将来宽松的货币政策预留空间,避免陷入零利率的‘流动性陷阱’。”上海市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
利弊还需辩证看待
一只“靴子”落地,另一只“靴子”似乎又开始抬起。摩根大通预计,明年美联储将会加息两次,或许会等到3月或者5月才有所暗示,第二次加息则将是明年12月。评级机构穆迪则分析,今年美国经济增速1.6%,明年或为2.2%左右,经济将持续健康发展,因此美联储明年将有2到3次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