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在美国设厂,与当地工会发生一些冲突,美国主流媒体一报道,中国舆论场又炸锅了。去年12月曹德旺高呼在美国建厂的成本比中国还低,中国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35%,一度引爆舆论。如今美媒称他的美国分厂面临人工成本奇高,工会步步紧逼的情况,中国国内舆论又把他团团围住,并且再次分成两派。
一派多少有点幸灾乐祸,意思是,你曹德旺不是说美国的建厂成本比中国还低吗?这下你可尝到美国制造业“低成本的优越性”了。还有一种是要千方百计证明中国的不是,他们说:原来美国才是社会主义啊,那里的工人那么牛,工会真为工人说话,比咱这边的社会主义强多了。
不能不说,这两种反应都有问题,都多少有点“消费”曹德旺,借围绕曹德旺的关注度宣扬自己的固有观点,而且这两种声音由于相互排斥,有被对方逼向偏激的倾向。
需要指出,曹德旺当初说在美国建厂比在中国成本低,带了一定的情绪。另一方面,他触及了中国制造业成本在攀升的真实问题,也实际推动了舆论对该问题的关注。回头看,这种触动有积极意义,有值得肯定之处。与此同时,如果以曹德旺的个人体会为依据,下中国制造业成本普遍高于美国的结论,就是另一种偏颇。
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如果真的高于美国,大概就是世界上最高的之一了。那样的话,中国制造业全面外流、中国出口土崩瓦解就已不是将来时,而是正在惊人上演的现实剧。特朗普总统恐怕也用不着为美国制造业回流着急了,那种回流挡都挡不住。
其实去年底所谓的“曹德旺跑了”是个伪命题,它只是在世界最大汽车市场之一的美国增设了一家车用玻璃工厂,这对于福耀玻璃的生产布局来说是合理的。
至于福耀玻璃在美国与工会发生冲突,这是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最常见的波折之一,尤其是在西方。中国与发达国家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国工人的工资和福利水平肯定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都没有关系。从长远看,福耀玻璃和其他致力于走向海外的中国企业都需全面了解海外的生产要素情况,适应前往建厂国家的法律和工会制度,从而避免被动。
曹德旺一次主动发牢骚,一次被动受到媒体的报道,但两次他都成了社会热点争论的噱头。他被不同的人当成了不同的符号,这大概也是一个他这样能见度极高的企业家经常会有的遭遇。
或许可以这样说,中国制造业的环境至今在世界上仍然是有竞争力的,对此我们不应为了一个具体问题而轻易予以否定。在保持这一信心的同时,我们需对中国一些生产要素快速的价格上涨保持警惕,要知道,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很被人眼红,想从中国手里抢工作的国家很多,我们不能把自己好不容易攥在手里的饭碗拱手让给别人。
对多数中国企业家来说,中国这块土地依然是他们的“热炕头”,他们偶尔发几句牢骚,并不代表这一事实的改变。中国企业家的更大挑战是闯世界,其难度是综合的。然而再难,也得有人做探路的先驱者们,中国社会也应对他们的勇敢之举给予鼓励和支持。这体现的其实是一个社会的集体能力和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