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两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同一天发布了重启校园贷业务的消息。业内人士称,银行开展校园贷十分及时,但此前也有过惨痛教训,因此建议银行采用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式,比如利用互联网手段或与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合作开展此业务。
银行重启校园贷前景几何?
5月17日,建行广东省分行正式发布校园贷产品“金蜜蜂校园快贷”,面向省内约150家高校在校大学生。该产品可以给予在校学生1000-50000元授信额度;当前现行的利率按照5.6%执行,相当于日息万分之一点五,并且还将在重大节假日推出专属的优惠利率。
同一天,中国银行也公布了自己的校园贷产品“中银E贷 校园贷”。该产品主打中长期贷款,业务初期最长可达12个月,未来延长至3-6年,覆盖毕业后入职阶段。同时,还将提供宽限期服务,宽限期内只还息不还本。贷款金额最高可达8000元,但未透露具体利率。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专业的金融服务机构,银行主动开展校园贷业务,并且开出具有竞争优势的额度和利率,有望给当前纷乱的校园贷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但鉴于此前校园信用卡的失败教训,此番尝试前景如何,目前还不得而知。
和现有的市场化校园贷平台相比,银行的资金成本和品牌是最大的优势,但短板在于获客和风控的能力,后者将决定银行最终能否做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
大学生群体属于典型的小微“长尾”用户,银行要想为其提供服务,需要付出较多的开发成本,包括人力、推广和运营成本等等。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对于银行来说,是个相对陌生的人群,这部分人群无征信记录,银行现有的风控模式很难对大学生的风险进行有效把控。
据悉,9年前,各大银行就曾以发信用卡的方式席卷各大高校,结果校园信用卡出现较高的注销率、较高的睡眠率、较高的坏账率等乱象,最终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就是银行对于校园消费人群的开发和维护成本太高,又因为风控能力不够导致坏账飙升。
此番重回校园市场,各大银行又会如何面对上述问题?中国银行称,他们将采取与高校深度合作模式,由高校和银行共同审核学生借贷需求;建行的表态则更加模糊——“每位学生借款前都会经过一定的财商评估和对应课程测试,合格的学生客户才能获得准入。”
“从目前两家银行的表态来看,在获客和风控两大问题上,做法似乎和此前并没有本质区别。”一名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重蹈此前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