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个月,阳信的玉米就要丰收了。是低价作为粮食“贱卖”,还是“粮改饲”卖个高价,农民们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为深入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更好的实施国家“粮改饲”项目,结合本县实际情况,7月6日上午,阳信县畜牧兽医局举办阳信县“粮改饲”项目推进会议暨全株青贮玉米关键技术培训班。
近年来,我国粮食形势出现新变化,在连年丰收的同时,粮食库存量、进口量也同时增长,粮食生产结构尤其是玉米面临调整。
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了1.99亿亩,其中玉米就增加了1.95亿亩;玉米产量从1.16亿吨增长到2.25亿吨。玉米为粮食增产作出贡献,同时也带来巨大的阶段性库存压力。
一方面是玉米供求过剩,面临调整;另一方面是我国优质饲料缺乏,每年需要大量进口。
据统计,每年我国玉米消费量的60%以上都用作饲料,但传统的饲喂方式是将玉米籽粒和秸秆分开处理;全株青贮玉米,则是将玉米籽粒与秸秆一起制作成青贮饲料。与全株青贮玉米相比,传统饲喂方式提供的营养物质总量和生产效率都低了不少。
从种养业区域布局看,目前草食畜牧业主产区很大一部分与我国玉米等粮食主产区相吻合,也与我国调减玉米种植的“镰刀弯”区域有很大重合。在这些地区发展全株青贮玉米,可以有效减少牛羊等草食家畜的优质饲草料供需缺口,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农业部开展“粮改饲”试点,主要引导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同时也因地制宜,在适合种优质牧草的地区推广牧草,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2015年“粮改饲”试点计划种植150万亩,实际落实286万亩,收储优质饲草料995万吨,超出预期目标将近1倍。
所谓的全株青贮玉米关键技术,就是将全株青贮玉米穗和秸秆一同打碎,进入青贮池子,经过氨化,整株玉米就成了既软且香的饲料。这种做法在奶牛养殖中较为常见,肉牛养殖者鲜有尝试。
不到一年时间,除了企业自发流转土地粮改饲外,该县还出现了三种模式:一是借箭牛业发展了5000亩的订单,由其提供种子,农民负责种管;二是肉牛合作社社员把自家地“粮改饲”,这部分数量最大,有几万亩;三是农民经纪人收购农户的饲料玉米。如今在阳信“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种植结构变成了“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
现在阳信的肉牛产业,从种牧草、牛犊繁育开始,到饲养、育肥、宰杀、分割、冷藏、冷链物流配送、餐饮及皮毛血骨的研发加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目前,该县肉牛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41.6%,肉牛产业总产值突破3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