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认为,本次“毒鸡蛋”事件表明,欧盟的统筹协调机制存在漏洞。
欧盟应确保信息在成员国间能够及时有效共享,并完善各成员国相关技术水平、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而不是等到出现问题就相互推卸责任。
尽管欧盟委员会一名发言人此前强调称,涉事农场已经被锁定,相关鸡蛋也被封存,“局面已得到控制”。但很多欧洲民众表示,在这次毒鸡蛋事件过程中,荷兰有关部门不仅监管缺位,而且对公众健康不负责任,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才彻底公布这一丑闻。
如果欧盟不能从这次丑闻中吸取教训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欧洲食品安全前景堪忧。
5,永远不能掉以轻心
事实上,近年来欧洲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二恶英“毒饲料”事件、“毒豆芽”事件、面包店老鼠屎事件、“马肉丑闻”、“毒草莓”,还有正在调查中的“毒鸡蛋”事件。
一向让人觉得安全又放心的欧洲食品仿佛也不是那么安全。
透过这些事件,我们必须得到教训:
第一,食品安全监管没有终点。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欧盟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的进展比较顺利。但是,制度的合理运转有赖于持之以恒的监管和从不放松警惕的自觉,毕竟食品安全无小事。
一方面,欧盟对于食品安全的“上心”已经被其他热点议题所挤压,食品规制方面的欺诈和营养问题更为紧迫,而有关食品立法的简化也致力于平衡安全保障和规制减负。另一方面,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欧盟关注的焦点也被互联网的议题“俘获”,这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将投向于此。无疑,这也是一种优先经济发展的思路。
因此,此次的“毒鸡蛋”事件是一记适宜的警钟,即便疯牛病危机过去了20年,食品安全问题并不会因为生活的改善、规制的改进而退出历史舞台。
第二,食品安全监管过程复杂。
首先,这种复杂性体现在跨国食品贸易对于监管的挑战。尽管欧盟是一个相对统一的联合体,且食品立法也是直接从欧盟层面进行。但是,具体的官方监管依旧由各成员国负责。因此,“异域”食品的可控性相对低,这也给各成员国的进口监管带来了挑战,并凸显跨国跨地域的行政合作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