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表象上企稳后,政策的天平向改革倾斜。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下台阶之后,我们看到政府始终在“保增长”和“促改革”之间相机抉择。而2016年以来,从经济读数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企稳迹象,今年也“开局良好”。在这种背景下,政策的天平会向改革倾斜。这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我们看到“增长”的词频由去年的41次下降到30次,而“改革”的词频则由74次上升至83次。
我国经济从新的道路上走来,又将向哪里去?现在越来越清晰的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沿着新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按照世界银行的定义,高收入经济体的人均国民收入,至少应达到12476美元。综合各方面情况,并做简要定量分析,可以这样说,未来三五年甚至于更长时间,我国经济保持6%至7%的增长,是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的。在此前提下,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并达到1.2万多美元的水平,也比较有把握。
具体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我们要看速度,还要看结构、效益、质量,更要看经济运行背后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多人实际不理解。尤其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看似没有任何关联和逻辑,真的能提高供给对需求的适应性吗?至少在一年多前,绝大多数人是将信将疑的。而现在这个时点,有理由多一份信心。
经过我多次实地调研发现,着眼于问题导向的“三去一降一补”,及时扭转了经济下滑的趋势和风险的急剧攀升,解决了经济的当务之急,为未来的制度改革和创新即“治本”,腾挪了宝贵空间。这或许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所在。
当下,“治标”已取得阶段性胜利,经济中期的L底基本确立。
2016年以来,以煤炭、钢铁去产能为起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整个经济的突出矛盾得到了缓解,工业品的价格开始快速回升,PPI达到7%以上的高点; 企业的效益明显好转,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升到20-30%左右; 财政收入上升,财政收入同比增长回到10%以上。
整个经济的三大需求也趋于平稳。
投资方面,房地产销售和投资下滑的趋势得到遏制,企业盈利能力回升之后、再投资能力也在上升,政府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金增强以后,为基建投资和宏观调控提供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