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年报数据,截至2016年,北斗星通、振芯科技及华力创通(300045.SZ)1年以内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均为5%,1-2年为10%,2-3年为20%至30%不等。
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中捷时代1年以内应收账款账面余额约为4958万元,1-2年为3242万元,2-3年账面余额约为411万元。
依照同行业公司标准计提,2016年,中捷时代合计应计提的坏账准备约为645万元,较公司实际计提坏账准备金额增加427万元,约占公司2016年利润总额的20.45%。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伟星股份为中捷时代做出会计政策调整,中捷时代还是未能完成2016年的业绩承诺。
根据业绩补偿协议,2015-2017年,中捷时代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应分别不低于1000万元、3000万元和6000万元;业绩承诺期内,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合计不低于1亿元。
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中捷时代实现的净利润金额为1788万元,较业绩承诺存有1212万元差距,业绩承诺完成率约为59.62%。
而截至2017年6月,中捷时代实现的净利润约为224万元,依业绩承诺计算,2017年7-12月,中捷时代需实现净利润6988万元。
根据年报数据,2015年和2016年,中捷时代的净利率分别为30.18%和34.63%。依公司2016年净利率推算,为完成业绩承诺,2017年7-12月,中捷时代需实现营业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339.13%。
中捷时代能够完成业绩承诺么?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伟星股份因收购中捷时代产生的商誉约为1.38亿元。这意味着,一旦中捷时代无法顺利完成业绩承诺,伟星股份将不得不面对高额商誉减值。
谨防业绩“变脸”
有投资者认为,近年来,伟星股份业绩表现或许与公司此前发布的股权激励计划有关系。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1年,伟星股份就曾发布股权激励计划。依计划,公司拟授予10名员工600万股期权,约占公司总股本的2.32%,行权价格暂定为17.63元/股。
但在2011年11月,伟星股份终止了上述计划。公司对此表示,由于宏观环境和所处的行业状况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公司认为若继续实施股权激励,将很难真正达到预期的激励目的和效果。
此后,由于管理费用及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大幅增加,伟星股份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年报数据显示,2012年,伟星股份净利润同比下滑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