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C公司,由于所在行业不景气,2016年年报录得亏损,被降入基础层。而且,计划中的两轮融资被投资人先后否决,融资不到位,企业发展面临着停滞甚至倒退的风险。
期待更明确指引
在新三板的生态系统中,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是其中重要一环。近一年来,三板做市指数的一路下跌,预示着投资者在撤离。
多位投资人士表示,在诸多问题中,“三类股东”问题以及挂牌公司财务质量是其关注的重点。“三类股东”问题方面,希望监管层释放更明确的信号,同时对挂牌企业的财务规范性出台更严格的监督细则。
“三类股东”问题其实是老问题。从排队拟IPO的新三板企业情况看,存在“三类股东”问题的企业占比不小。“三类股东”与IPO的相关规定存在矛盾。首先,缺乏法人资格,作为拟IPO公司的股东,存在确权困难;其次,“三类股东”有期限的限制,可能导致拟IPO企业股权结构不稳定;第三,“三类股东”可能导致关联关系、股份代持、资金池、多个产品层层嵌套等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监管层此次涉及“三类股东”问题的表态仍较为模糊。有投资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由于“三类股东”的存在,采取“集邮”方式投资新三板的不确定性大大提升,投资者难以进行风险管理和套利。对于“三类股东”问题如何处理,监管层仍然没有给出明确表态。“可以受理”,在很多投资者看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建议监管层能够尽快给出明确表态,有利于投资者及早调整策略,控制风险。”该投资者表示。
也有人士指出,考虑到“三类股东”对新三板市场和企业的积极作用,监管层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可行。针对每家企业的不同情况进行穿透核查、推出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区别于存在资金池背景、层层嵌套和关联关系的“三类股东”,对于不具有敏感问题的、方便穿透核查的给予放行。
有投资者建议,在目前政策不明朗的局面下,应该重点关注拟IPO企业处理“三类股东”的动向,甄别企业公告拟IPO的真正含义。“从目前的案例看,要想成功过会,须先解决‘三类股东’问题。”
财务的规范性则是新三板另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长朱为绎认为,目前新三板估值和定价偏差严重,影响了新三板企业的融资功能。众多新三板企业包括创新层企业未引入A股市场成熟的财务核查和保荐人制度,企业诚信不足,投资存在较大的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这使得不少投资者处于观望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