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分化将加剧
优质企业在新三板前景值得期待。中国证券报记者对一些热门优质公司调研了解到,选择IPO或者被上市公司并购,仍然是这类优质企业的首选;也有一些暂时处于博弈中的企业选择继续观望。
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近600家新三板企业发布公告接受IPO辅导。截至8月24日,证监会审查中的首发申报企业有571家,其中新三板挂牌企业为144家,占比25.22%。
根据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截至8月24日,今年以来已有1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成功IPO。在今年上会的15家挂牌企业中,仅有爱威科技、泰达新材及耐普矿机3家企业IPO被否。
同时,多家新三板企业成为A股公司的收购标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发布或实施了近120起对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并购,较去年同期增长翻倍。其中,深总装拟借壳A股上市公司ST云维交易规模数百亿元。
新三板挂牌企业A公司身处热门的大消费行业,也是该行业的明星公司之一,近几年以来净利润均在3000万元以上。公司证券部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凭借热门概念和稳健的财务表现,公司2016年已经在新三板完成了数轮融资,目前资金充足,盈利状况良好。“未来公司将首选独立IPO。”该人士对记者透露。
贾春雷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不佳的情况下,IPO或被上市公司并购,仍然是新三板退出的主要渠道。
也有市场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不少优质企业离开新三板,并非全部源于新三板本身的原因。不少挂牌新三板的企业本来就是拟IPO公司,当时由于种种原因退而选择新三板。但新三板只是作为暂时的落脚点,条件成熟后,这类企业通常选择IPO或通过被并购曲线登陆A股市场。
有的企业选择观望。创新层公司B公司因为所在行业受到资本热捧,近年来不少投资方甚至上市公司伸出了橄榄枝,但在估值方面双方存在较大分歧。公司董秘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谢庚的讲话传达出了积极信息,公司对在新三板的前景仍然较为乐观,希望针对优质公司的利好政策早日落实到位。
对于盈利能力不佳的公司而言,在市场恢复理性之后,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
某基础层公司副总裁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过去一年,市场低迷,融资困难,不少挂牌企业深刻体验到新三板的“寒冬”。而且,2016年以来掀起监管风暴,挂牌企业的规范成本也在提高。“从企业的角度看,相当部分挂牌企业留在新三板,既没有实现估值的提升,融资也不容易,还要负担成为公众公司的一系列成本。这类公司未来不排除会主动寻求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