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纺织服装首席分析师李婕认为,整体来看,国内需求端将保持稳定中略升状态。供给上,由于2015年受高温天气和种植面积减少影响,当年产量下降较大,之后总体呈稳中小幅增加状态。国外市场上,棉花则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2015年除外),供给相对宽松。
“新一年度,是中国棉花去库存承上启下的年份,或者说是转折点的年份。”程杰表示。
纺织企业备受掣肘
一般而言,国内棉纺织企业产品价格普遍采用“成本+”定价模式,定价基础随市价确定,更多受到外棉价格约束,成本端则主要取决于内棉价格。“国内外棉花价差不但会对下游产业的竞争力形成显著影响,同时还会影响棉价的走势。”李婕表示。
通常,企业还会至少保持2-3个月的库存,而投入生产的原料价格是历史价格,导致了成本变动滞后于原料价格变动。一般而言,棉纱、棉布与棉花价格会出现同向变动,棉花价格在上升或下降通道过程中,中游各环节产品价格变化幅度均会小于原材料。也就是说,随着产业链延伸,相关系数逐渐降低。
“在棉花价格上涨的初期,行业盈利空间往往会逐步放大,在价格上涨末期,盈利空间会收缩;在价格下降过程当中恰好是相反的,在内棉价格下跌初期,盈利空间收窄,而在下跌末期,盈利空间反而扩大,这主要由于整个库存调整带来的盈利变动。”李婕表示。
据悉,在2009-2016年期间,除少数年份外,受宏观经济、棉花供求等因素影响,棉纱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其中2016年32支纯棉普梳纱最高价达23150元/吨,最低价为18910元/吨,价差达22.4%。而棉纺企业主要采用现货方式交易,因此价格波动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由于当时没有棉纱期货,企业基本采用现货方式交易,棉纱价格波动对企业经营带来了较大影响,因为没有办法预测未来棉纱价格波动,整个行业都面临着较大的生产经营风险。”李婕表示,棉纱期货上市后将对棉纺企业产生多项利好:其一,价格发现,过去纱线企业自主报价,缺乏统一价格指导,棉纱期货经公开、透明的交易后可发挥价格发现功能,形成统一的报价标准;其二,管理风险,棉纱企业可配套操作棉纱、棉花期货,锁定原材料和产成品的价格,从而锁定利润、降低风险;其三、资金管理,中小棉纺企业可利用期货市场进行质押融资等,有助于解决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提升资金管理能力;其四,套利操作,棉花与棉纱价格的相关性长期看可达0.945,期货价格出现背离时企业可进行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