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产业具备潜在比较优势
NBD:要吸纳劳动力,东北发展可以从轻纺等轻工业做起,孙建波对此持反对意见,并认为目前已是21世纪,马上2020年了,这些产业在其他地区已有良好基础,再做成本很高。对此,您如何看待?
付才辉:我的观点恰恰与他相反。
首先,轻工业为什么成为东北的弱势产业,我认为孙对其原因的认识存在一定问题。我们在报告中指出,东北包括吉林省目前轻工业的严重缺位不是其不符合当地比较优势,而是历史上尤其是计划经济时代国家重工业赶超战略的扭曲结果。
事实上,正如宋常铁先生在其《吉林报告》的评论文章中所引用的经济史数据,在上世纪20年代前后,东北的轻工业就已经很有规模了,尤其是酿酒、面粉、榨油、烟草、造纸、毛纺、木材。仅仅1919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东北就占到27.2%,靠的除了农产品就是面粉、豆饼和酒精等轻工业品。因此,目前轻工业之所以成为其短板,说明东北地区不是不适合发展轻工业以及由于纬度高而不能搞,而是历史上各个时期不同发展战略导致的结果。
其次,结构变迁是个动态过程。从体量上讲,轻纺工业规模确实在江浙沿海地区比较大,尤其是过去30年来,采取符合比较优势的出口加工导向型发展的结果。正是由于轻纺工业发展充分,带来经济快速发展,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资本积累较快,使得禀赋结构升级,工资水平上升非常快,这就迫使东部沿海过去的劳动力密集型轻工业逐步失去比较优势。
按照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口径,目前江苏纺织业年平均工资为51901元、服装服饰业年平均工资为49296元;而吉林省分别为34826元、29292元。吉林省分别比江苏省低17075元、20004元,即吉林省纺织业工资每月比江苏省低1423元、幅度达到33%。服装服饰业工资每月比江苏低1667元、幅度为41%。
事实上,根据我们课题组运用最近的省际投入产出表数据所做的测算显示,就纺织品而言,劳动者报酬吉林省只有浙江省的0.47倍,但是营业盈余吉林省却是浙江省的1.66倍,增加值吉林省却是浙江省的8.83倍。这就是结构变迁的力量!
正因为目前吉林省的轻纺行业符合现阶段的潜在比较优势,所以获得快速增长。例如,吉林省2016年纺织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7.亿元,增长16.1%,已经超过能源产业的122亿元,纳入吉林省八大重点工业之一。代表性产业集群包括从浙江诸暨转移的吉林辽源袜业产业集群,从浙江宁波转移的吉林延边服装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