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要注意,“内鬼”也要防。今年初,公安部指挥破获的“2·17”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26名,其中包括滴滴客服业务外包公司员工、中国联通天津分公司员工等“内鬼”,被买卖的信息包括滴滴打车记录、手机通话记录等。
“分享经济的兴起,主要基于整个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物联网技术的兴起,通过芯片传感、定位、扫码支付等新技术支持,使分享经济模式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但如何保护使用者个人信息安全需引起高度重视。”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提醒,“这些打着分享经济大旗的商家,利用移动客户端等网络信息新技术新手段,大肆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行为信息,主要目的在于收集这些信息之后,向消费者提供互联网精准营销和精准广告,很多用户在安装了各种五花八门的APP之后,个人信息就通过各种渠道泄露出去了。这非常危险”。
朱巍表示,我国网络安全法于今年6月1日起已正式实施,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包括利用互联网分享模式运行下的个人信息保护,需要进一步落实到位。
谨防市场无序竞争
目前,我国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设备、产品和服务都存在闲置和过剩现象,随着分享经济理念的推广和相关技术的进步,生活中出现了很多分享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面对资本的大量进入,各品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以共享单车为例,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ofo、摩拜单车,市面上至少还有近20家单车运营商。小红车、小黄车、小蓝车、小金车、七彩单车……有网友因此调侃:留给创业者的颜色不多了。
有业内人士认为,分享经济本应盘活闲置资源,但单车企业为抢占市场资源大幅投放,将分享经济变成了增量经济,造成了新的产能过剩与资源浪费。
事实究竟如何?记者采访发现,业内对于市场容量有一个粗略算法,即每20人至30人就需要一辆共享单车。一组数据也证实,共享单车的数量还在继续壮大。今年1月份,摩拜单车宣布获得富士康战略投资,这意味着摩拜单车的车辆生产能力将在原自有产能基础上翻倍,总产能将超1000万辆/年。同时,ofo也表示,继续保持市场份额最大、接触用户面积最大的优势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相比,在中国自行车年产量中,投向国内市场的仅有2500万辆,是否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风险备受关注。同时,行业的快速发展也让市场陷入了尴尬局面:盲目无序地投放,高折损率带来了维护成本的增加,也导致大批量投放阶段过后,仍然无车可骑,用户体验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