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金风险也开始受到监管部门的重视。5月22日,交通运输部对外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表示,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运营企业采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赁服务。企业对用户收取押金、预付资金的,应严格区分企业自有资金和用户押金、预付资金,在企业注册地开立用户押金、预付资金专用账户,实施专款专用,接受监管,防控用户资金风险。
增值服务尚未落地
但在押金与租金之外,作为移动互联网平台,分享经济服务商们手中还握有独特的资源:流量和数据。它们同样寄希望于以此为基础的增值服务,能够带来新的盈利模式。
投资机构元璟资本合伙人陈洪亮认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至今,流量红利期已经接近天花板,线上流量越来越昂贵,线下流量虽然空间巨大,却一直处于相对分散且未被运营的状态,分享经济通过创造新的线下场景,也在聚集宝贵的流量。”投资机构德同资本合伙人陆宏宇说得更为直白:“分享经济把线下资源网络化,其实就是把线下流量搬到了线上,通过广告或者供应链,还有不同的方法来赚钱。”
所谓的流量运营,最简单的方式其实就是卖广告,但广告的价值与收益依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分享经济依然要先证明自己的规模效应。共享雨伞服务商、魔力伞创始人CEO沈巍巍就表示,尽管魔力伞在广州已接到以伞面印制企业商标为主要形式的广告,但目前仅是“尝试性的实验,价格也定得比较低。”
数据的价值实现,取决于规模和维度的打通。投资机构星瀚资本投资总监赵豪就表示,拿共享充电宝来说,数据是否有价值,“要看收集上来的数据比地图类或社交类应用收集的数据价值大还是小,收集到的数据能不能达到可用标准。”陆宏宇则表示:“分享经济企业本身手中的数据维度是非常有限的,还需要通过一些办法打破数据孤岛,实行数据整合,创造营销机会。这需要对数据聚合,然后清洗、提炼,以此来洞穿数据的价值。”
但这就又涉及用户对隐私数据的担忧。拿共享充电宝来说,是否会在连接时窃取用户手机中的数据,一直是最被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就认为,用户在使用分享经济服务时,尤其要注意个人信息安全。“对于哪些数据可以收集,哪些数据不能收集,以及数据使用和交换行为,都要有用户授权,同时有一套行业接受的标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