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援什么?我们能援什么?一年时间能留下些什么?”傅欣面临着与湖南援藏队伍完全不同的“考题”。
而在山南一高,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一结束,“血淋淋”的成绩给了山南一高校长、来自湖北大学附属中学的副校长王与雄“当头一棒”。
有50位来自湖北的“精挑细选”的骨干教师“加持”,有经过“千锤百炼、千磨万磨”的湖北先进教学经验方法。最后换来的却是援藏教师担任班主任的7个班,全线失守,而且数学最惨的班平均分才考了20多分。
“为什么?”王与雄想不通,“为什么还会惨败?本地的教师会怎么看我们?”王与雄的内心无比煎熬。
王与雄组织了研究:山南一高90%的学生来自农牧民家,理科薄弱,目标意识不强;内地教师和本地教师在教学管理上差异很大,西藏学生“不强制、不学习”;内地教师更强调尊重、平等课堂氛围融洽,师生关系好,但课堂纪律堪忧……
怎么办?
钟秋明、邹四雄、傅欣、王与雄,他们有的是援藏干部,有的是学校校长,“头带不好,事就干不成”。
钟秋明和邹四雄决定“两手抓”,既要把山南三高的楼盖起来,保证按时开学,也要把山南三高的制度建起来,保证教学秩序。
2016年4月15日,钟秋明、邹四雄一进藏,就带着管理干部团队先从学习开始:人均阅读有关西藏的著作不少于3本;主动联系东辉学校、一高、二高等当地学校进课堂听课,人均听课不少于20节;与60多位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与学生座谈达300余人次,听取学校管理办学情况介绍;进家庭、入牧区、访学校,熟悉当地风土人情、教育现状,市情、校情、学情……
这头忙着学习,那头还有5个月开学:校园基建、硬化绿化、设备采购、后勤保障、师资安排、教学安排,甚至学校机构代码证等事情,也必须争分夺秒,加班加点。
而对傅欣来说,短时间内让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再上一个台阶,有难度。
事实上,傅欣是课程论博士,“科班出身”,而且长期担任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对他来说,“建章立制不是难题,但时间是难题”。
“一年,我们可以干出些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能给当地留下些什么?”从准备进藏开始,傅欣就一直在思考。
半年多的琢磨,与团队磨合、与日喀则市教育局磨合,“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体系和德育体系为两翼,推进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以管理为抓手,建章建制”的援建路径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