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针对细节的探讨,还有居民代表甚至根本就不同意对停车进行统一管理,认为占用了家里没车的居民的空间。“以往外来车辆可以随意进入我们院内,就算不搞智慧停车,地方其实也没空出来。”李朝月坦言,居民可能觉得一旦管了就好像正式让车子停进小区,感情上不接受。“有位80岁高龄的老人,跟赞成管理的居民起了争执,当场拂袖而去。”
对此,居委会本着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引导居民代表听取停车管理公司的方案,最终票选出1家公司中标。后续每一步细则落实上,通过的居民就不用再组织开会了,不同意的由居委会分别去做工作,听取想法。
“历时很长时间,很讲究技巧。”李朝月表示,为了让无车居民也有“获得感”,社区安装了座椅、铺平了路面,还在楼道里安了扶手。“老人看到这些东西,觉得我们也为他们考虑了,慢慢就都同意了,现在我们的停车管理效果不错,住户基本都能找到地方停,院里也没有僵尸车、地锁占位的现象。”
否决了不合适的项目
还发掘出合适的“副产品”
“有时开了议事会,项目也未必能够通过。”德胜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厉敏介绍,今年街道疏解整治后建了两家菜店,一个在德外大街东社区,一个在新北社区,供应商都是通过居民议事会决定的——听取供应商介绍后,居民票选自己喜欢的,现场唱票、公布结果。而除了这两个立项成功的菜店,还有一家服务商本来准备在石油社区的安德里北街做“菜篮子”项目,前期已经和商委有过沟通。“商委觉得做便民服务挺好,就让我准备居民议事,看看居民是否同意。”
这一问,还真出乎意料。“可能包括服务商都觉得,我要卖菜,居民肯定会同意的。但恰恰相反,石油社区的居民代表最终给否决了。”厉敏记得,社区请了几十位居民代表,议事会那天还下着雨,想着大伙儿未必会来,“没想到居民代表都来了,老百姓对自己家门口这点事儿还真是挺关心的!”
会上,居民们表达了不同意的理由。一是附近并不缺少买菜的地方,而且居民认为空置的房子本来应该作为自行车棚使用,只是一直没能建起来,不想挪作他用。更重要的是服务商选择的地点是一条断头路,又比较窄,后面有学校、幼儿园,以及一个汽车修理厂。如果在这里建菜店,人一多,交通必然拥堵,会影响居民出行。
由于居民反对,石油社区的“菜篮子”没能立项成功。当时产权单位也在,虽然已和服务商签了租赁协议,看到这种情况便也解约了。“假如没有民意立项,硬是开起店来就会很麻烦。”厉敏感慨,“装修过程中居民肯定不乐意,而且做得不好店里冷冷清清,商家赔钱。做得好天天很多人,会经常堵车,确实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