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核心软件、核心零部件都还依赖进口,这使我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大大打了折扣。”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也认为,品牌认知度低、缺乏行业标准都严重影响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要想让我国机器人立足于世界,必须尽快从中低端产品的生产者向中高端核心技术的研发者转变。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于海斌教授告诉记者:“我国机器人市场存在不深不透的现象,机器人产业必须尽快弥补基础构建、人工智能、自主研发、原创能力等方面的短板。”
推动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既要强身健体也要固本培元
与会专家表示,应该持续推进机器人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机器人研发和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才能避免当前机器人产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孙富春认为,“我国机器人发展应该‘换道超车’,在服务型机器人方面赶超国外”。他认为,服务型机器人的发展目前很迫切,如果我国在这方面发力,必将带动我国产业转型,切实促进GDP增长。
“只有服务百姓的技术才是好技术,只有考虑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才能做出好产品。”中瑞福宁机器人(沈阳)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丹华说。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赵彤认为,“国家应该加大对核心部件的扶持力度,比如,服务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研究突飞猛进,给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杀开了一条血路,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投入”。
推动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既要强身健体,进一步提升机器人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也要固本培元,进一步完善机器人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赵杰表示,在“十三五”期间,我国每年对机器人的投入都相当于我们前五年投入的总和,这么大的投资力度,希望经过这五年能够达到一个结果,即在基础前沿技术方面取得一些国际上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原创性成果。
近两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已经开始呈现新的变化。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生产约占全球的1/4,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机器人零部件领域也取得了部分优势。
“机器人是跨领域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产物,其研发和生产涉及机械、电子、电气等多领域,涉及脑科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要想推动机器人产业进步,需要组团式的集成创新,以及更加专业高效的研发设计和市场服务。同时,要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提升产品质量性能,搭建更多交流合作的载体,给产业发展注入更多的‘元气’。”辛国斌说道。
(本报记者 张云 刘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