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特色高效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的有效集聚,逐步构建高效合理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同时加快城区和产业园区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能够有效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充分挖掘县级城市的发展潜力,为县域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为推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3
建设生态宜居环境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更加注重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宜居性的提升,坚持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为市民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
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着力解决好大气污染、水生态破坏、垃圾围城、品质缺失等紧迫问题,利用好县级城市接近自然风光和蕴含历史文化底蕴的优势,提高城市景观风貌品质标准,打造舒适的居民生活和绿色生态空间。重点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保护城市山脉、河流、植被等各类自然特色,推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等工程,同时将历史文化元素更多、更好地融入到城市形象塑造、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建设当中,打造城市文化符号,留住城市特有“基因”。
建设生态宜居环境,提高城市的生命力,要做好“三篇文章”。做好“水”的文章,以水“润”城,实现城市水系的内外循环畅通,增强城市的动感和灵气。做好“绿”的文章,以绿“荫”城,提升城市的绿化生态效益和美学效应,展现城市的生机和活力。做好“文”的文章,以文“化”城,挖掘文化内涵,传承文化记忆,建设文化载体,塑造城市的品质和特色,把城市建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幸福家园,让市民更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真正享受到城市生活的美好。
4
改善城市文明形象
市民文明意识、文明行为影响着城市的秩序和形象。城镇化不仅是城乡布局的调整和农民身份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观念意识的变化。要培养进城农民包容开放的文明意识、较强的市场经济观念和社会文明道德判断标准,同时还要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使他们真正融进城市。
作为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居民综合素质是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应有之义。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就是要以文明城市创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抓手,请群众参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美丽乡村创建的全过程,让群众评判创建的成效,由群众共享创建的成果。坚持共建共享,开展全面创建、全域创建和全民创建,通过以城市带农村、以机关带基层、以干部带群众,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感召力、凝聚力和认知度,使文明创建活动成为全民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坚持以城市为重点,开展思想道德素质提升、诚信守法行为提升和文明风尚习惯提升行动,培育市民特别是农业转移人口的主体意识、法律意识和文明意识,引导他们加快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由传统乡村向现代城市转变,塑造开放、包容、和谐、博爱的城市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