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云瑞
距离章凤口岸仅3公里的陇川县章凤镇迭撒村片区,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兴地睦边”土地治理项目区之一。平坦宽阔的机耕道路纵横交错,笔直的灌溉沟渠直达田间地头,绿油油的稻田和甘蔗地一块连着一块。
“我家12亩田原来零零散散分布在这片坝子里,栽秧时要用背篓把秧苗背到田里,收割的时候要把谷子背到离田很远的大路上再用牛车拉回去,都是走窄窄的泥巴田埂,种田相当艰难。”正在稻田里查看秧苗的陇川县章凤镇迭撒村云盘村民小组村民杨士林感慨地说。
如今走进陇川坝子的田间地头,再也看不到村民描述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农田。“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8个村连成片的陇川坝子最中央,机耕路和水沟全部呈‘井字形’拉通,农田的运输道路分为5米宽的田间道和3米宽的生产道,原来弯弯曲曲的土水沟,建成了水泥支砌的‘三面光’畅通渠。”陇川县国土资源局土地收储中心主任杨世运说,通过土地治理后为农民群众机械耕作、提高粮食产量创造了条件。
“我们种的软米以前亩产300公斤左右,现在能达到500公斤以上。”杨士林切身感受到了农田整治后带来的实惠和便利,他说,以前的小土沟要水的时候没有水,淹水的时候排不走,只能“看天吃饭”;现在不仅耕田机、收割机直接下田,农用车开到田边,而且灌排便利,产量、收益有保障,种粮变得轻松了。
在紧邻中缅边境的陇川县户撒乡户早村、潘乐村等地,规整的农田里插上了秧苗,户撒坝子广袤的田野披上了“绿装”。笔直的田间道路在户早、隆光、潘乐等6个村的万亩农田上交错相通。
户早村村民邓有助这几天特别高兴,至6月底他家种的7亩烟已全部卖完,有两万多元的收入。“我们阿昌族辈辈人都种稻谷,现在不仅谷子增收,还能种烤烟、甜脆包谷、荷兰豆,收入比以前翻番了。”邓有助开心地告诉记者。
德宏州先后投入14.06亿元,完成了56.59万亩的“兴地睦边”土地整治,新增了5.17万亩耕地,项目区的中低产田建成了旱涝保收的高稳产农田。实施“兴地睦边”土地整治,让零散土地合零为整,不仅提升了田园风光“颜值”,更帮助农民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