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第一,创唯一,走在全省前列,要快,更要实。
改革创造新供给,改革激活新动能,烟台要的是实实在在、不掺水分的新成效。
医养结合是民生福祉的新供给、新动能。好事必须办到群众心坎上。烟台市委、市政府说了算,定了干,一步一个脚印。
荣乌高速东厅立交出口向南,绿树掩映的祥清山森林公园里,坐落着亚洲最大的休闲养生养老项目、山东省级医养结合重点项目——乐天养老中心。董事长朱文龙告诉记者,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包含了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的所有形态。2014年开工以来,已接待全国、全省各地3000多批次参观考察团。
作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烟台走在了全国前列,“秘笈就是改革。”市卫计委主任李翠玲对记者说,市里成立了由21个部门组成的医养结合示范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率先设立了35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推进医养结合多业态协同发展。到2020年,全市具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的机构将达到300个以上,床位3万张以上,形成医、养、康、护有效衔接的医养结合新局面。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强弱项,解难题,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坚实支撑。瞄准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烟台大手笔频出。
这是一招“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妙手棋。港区西进,为城市腾挪空间,为港口积蓄后劲。1861年开埠的芝罘湾港区只保留集装箱和客运功能,把最美的海岸线还给城市。“西港区规划建设集装箱、高端化工、综合物流、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等8个功能区,概算总投资500亿元,最终形成具有2亿吨货物吞吐能力和1500万标准集装箱的综合性港区。”高温晒烤,烟台港西港区建设指挥管理部指挥辛兆强满头大汗、衣衫湿透。
“1号线、3号线覆盖芝罘、莱山、开发区、福山,形成骨干网;2号线为东翼快线,4号线为西翼快线……”说起烟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市发改委能源交通科科长车永凯兴奋难掩。
与此同时,总投资62.8亿元的塔山南路和北路全线开工,建成后,将成为市区未来发展的崭新大动脉,极大提升城市品位和发展潜力。
功成不必在我,但建功必须有我。为新动能筑基蓄势,烟台放眼长远,奋力破局:加快形成以环渤海高铁、德龙烟铁路、烟台港西港区、蓬莱国际机场二期、城市轨道交通为先导,以海港、空港为基础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把烟台打造成对接东北亚、辐射中西部、服务环渤海的海陆联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加上正在积极争取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和鲁中输油管线,假以时日,烟台将独具全形态的交通优势,瓶颈一破天地宽。
优化制度供给,释放改革红利,通过制度创新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蓄力、加力,烟台经济提质增效,行稳致远。今年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307亿元,同比增长9.4%;实现利润655.4亿元,增长10.4%,两项指标总量依然保持全省第一。尤为可喜的是,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8%,外贸进出口增长12.2%,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2%,改革的推动效应持续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