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推进其它配套改革。适应粮食市场化改革要求,推动企业向“储销”转型发展。目前,全市已有12户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入市经营,现已收购玉米31.2万吨,已经缴纳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的企业17户。稳妥推进农村“四权”抵押贷款工作,到今年5月末,全市担保机构在保余额15.7亿元,同比增长24.3%。力争2017年末在保余额突破18亿元,同比增长5%以上。农村“四权”抵押贷款工作态势良好,广泛开展带地入社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抵押贷款。截至5月末,各银行机构以农村土地经营权为主的“四权”抵押贷款余额64.9亿元,同比增加33.5亿元。
今后一段时期,齐齐哈尔市改革重点将积极推进合作社规范化提升,着重推广一体化合作社、联合社和股份制合作社,重点引导农民由单纯以种植为主的合作社向种养结合、产加销一体发展上转变,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增收链。完善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好“五个中心”、“七个平台”,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扩大服务领域。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差异化资金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方案。针对农业规模化经营和订单农业发展需要,创新金融产品,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专业合作社发展突飞猛进
齐齐哈尔市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858个,比去年增加149个;入社农户73.61万户,比去年增加2100户;入社耕地面积2571.5万亩,比去年增加8.1万亩,分别占全市农户总数和集体耕地面积的83.8%和80.7%。
从领办方式上看,主要有5个方面:即现代农机合作社引领316个、村干部领办1465个、村集体组建整村推进3个、企业牵动156个、能人领办3918个五种形式。
从产业构成上看:主要集中于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机方面。种植业4037个、占68.9%;养殖1185个、占20.2%;农机529个、占9%;其余林业34个、水利26个、营销23个、渔业24个,占1.9%。
从发展特点上看:一是规模发展有新突破。全市经营规模2万亩以上的合作社240个、5万亩以上的20个。通过合作社带动规模经营1478万亩,占规模总面积的87.4%。二是规范发展上有新突破。目前该市国家级示范社57个,分别占全国(1425个)、全省(240个)总数的0.4%和23.8%;省级规范社108个,占全省(404个)总数的26.7%。三是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有新突破。目前全市现代农机合作社316个,占全省(1362个)的23.2%,是最多的地市;有3个现代农机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占全省的20%;省级规范社70个,占全省(189个)的37%,也是最多的地市。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是全省唯一省级示范社。四是规模养殖发展有新突破。全市现有奶牛、肉牛规模养殖合作社770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承载能力达到21.5万头,列全国地市级城市第一位。全市奶牛存栏40.53万头,约占全省1/4;肉牛饲养量173.3万头,约占全省1/5。五是合作社转型升级有新突破。近两年,重点对单纯以种植为主的合作社引导向种养结合、种养销同步发展上转变,延长产业链条,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全市种养加一体化合作社82个(今年新增28个),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已发展到55个。
根据目前合作社发展情况,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将着重推广一体化合作社和联合社。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合作社是农民合作社延伸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在引导农民组建发展、规范提升的基础上,引导由单纯以种植为主的合作社向种(养)加销同步发展上转变。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就是两个以上的合作社为了提升规模、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实行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经济联合体。一体化合作社和联合社有利于引导农民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适应市场需求、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有利于促进合作社的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条,走上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道路,增加农民的有效收入,多渠道让农民尽快增收致富。
本版图片由本报齐齐哈尔记者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