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实体经济与房地产的关系。房地产涉及钢铁、水泥、玻璃、塑料、家电、装潢材料、物业管理、评估中介等60多个行业,不仅为城镇居民提供了安居场所,也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进程。房地产虽然还没有被政府正式列为支柱产业,但事实上却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1978年,我国房地产业占GDP的比重不到2%,21世纪初升至4%左右,目前已经超过6%。在许多地方特别是很多城市,房地产已成为支柱产业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要看到,房地产本身具有的“高风险”“高泡沫”特性也阻碍了实体经济发展。
从世界范围看,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发达国家将房地产业推高到经济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再发达,也不可能真正实现民富国强。当前我国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减少经济增长对房地产的依赖,推动房地产与实体经济收益率再平衡。要大力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顶层设计,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因城施策去库存,运用各种工具抑制炒房投机行为,防止出现房价大起大落。
第七,大中型企业与中小微型企业的关系。企业规模有大有小,各有优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动各种资源配置从大中型企业向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企业并重转变。
在我国,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属于大中型企业,增强大中型企业素质首先是增强国有企业素质。要以市场化为导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产能过剩的体制机制问题,加大对国有企业智能化升级、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力度,加强业绩考核和政策引导,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微型企业“船小好调头”,往往能够及时适应市场变化。国外很多领先企业,规模并不大,却可以在某一个细分领域成为全球“隐形冠军”。在我国,几乎所有中小微型企业都属于民营企业,很多民营企业是在极为艰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尽管制度上已经很少限制,但其实阻碍民营资本进入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还广泛存在。要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更多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充分发挥中小微型企业的作用。
第八,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依靠从国外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通过满足国内市场和服务海外市场实现经济增长。随着我国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和出口大国,就需要实施更高层次的开放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协调发展。
应该看到,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配置全球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现象。近两年以“一带一路”为统领,“走出去”已经从产品出口为主,转向产品、技术和资本输出并行。对外投资整体上是健康的,但也有一些企业盲目跟风并购,也有极少数企业向境外转移资产。同时,有的发达国家设置障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遭到猜忌和抵制;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局不稳,部分地区地缘政治冲突频发,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应准确把握全球化和地缘政治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鼓励有条件或有市场潜力的企业到资源富集国家或地区开展投资与合作,支持企业收购国外先进技术,鼓励品牌和产品“走出去”。对国内还有生产空间的行业和企业要区分“走出去”与“搬出去”,警惕产业链条整体外迁造成产业空心化。对支撑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内市场供应的产业,要引导在国内合理布局,优先支持内迁西迁,在梯度转移中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