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她认为报早教班和亲近太自然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孩子需要通过早教班感知社会交往,也需要通过接触大自然感知鸟语花香,这种从自然中获得的体验太重要了,这两者是不冲突的。”刘善介绍,她给4岁的孩子报了三个课外班,但她早早就在家里准备了雨衣和雨靴,叮嘱家人一定要带着孩子去感知雨水,感知下雨带来的快乐。
“这种对自然的感知很重要,而且一定要让孩子见到实物。”比如向孩子介绍萝卜,就要展示真实的萝卜,而不应该拿图片代替。即使是用萝卜的图片,也要用真实的照片,而不要用卡通形象的图片。
刘善说,通过接触大自然,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愉悦。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还会带来想象力的丰富,对语言表达也有益处。“比如荷花,孩子见过真正的荷花之后,再提到荷花时,美景就会在孩子的脑海中形成了。只有把很多的东西输进大脑,大脑才会有很多的东西输出。”她始终认为,通过接触自然的刺激,孩子的想象力才会更丰富。
警惕只接触“假自然”
在孩子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家长则要主动担起主导者的角色,在意识上重视起来。
“逛公园也是接触大自然的方式。”刘善表示,无论是动物园、植物园,还是采摘园、农场,都可以给孩子带来不同的感受。她建议家长可以给自己列一个计划表,可以在出行次数上制定目标,也可以在出行距离上制定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过早地接触电子产品,会对亲近大自然带来负面效应。“家长有时候抱怨自己的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没有专注力,不会观察,看起来不爱学习。实际上,家长们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李丹阳说,尤其是一些父母也乐在其中,无法自拔,这让孩子接触自然的机会大大减少。
“认为孩子越早接触电子产品越好,其实是一个误区。”刘善介绍,她经常看到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安静下来,会给孩子一个平板电脑,这是一种偷懒的表现。孩子过早地接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不但会损害视力,还会造成专注力的下降。“孩子能一动不动地长时间盯着屏幕看,这是一种机械性的行为,而不是专注力有多强。”
但从实际来看,几岁的孩子成为“小低头族”的情况已很常见。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通过电子产品也可以了解大自然,而且比亲身体验大自然更“有效率”。但归根结底,通过电子产品能了解到的,只能是一个“假自然”。
本报记者 王琪鹏 J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