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工作是推动干群关系、邻里关系迈向新层级的助推器。曹宅镇东前路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软弱涣散”村,村里人自嘲:“自古连锄头上的泥巴都舍不得掉在别人的地上。”有的卫生死角因邻里纠纷产生,村干部不厌其烦做足双方工作,使原先的卫生死角变成了小花坛、小景点;几座化粪池曾是邻里纠纷的导火索,村干部从协调解决问题入手,百姓的气顺了,化粪池也处理掉了。和谐的干群关系,无疑为新时期金东社会治理奠定了基础。
与城市不同,农村是熟人社会,传统宗族、乡邻观念依然是农村社会组织的重要粘合剂,再加上农村基层组织较为完善健全,以此为基础,金东创新探索出一套适宜农村土壤的垃圾分类奖惩机制。
在金东,所有村庄都建立了环境卫生“荣辱榜”制度,每个村每月评出3至5户卫生保洁先进户和促进户,在村公开栏用照片直观、形象地展示曝光。“村民相互之间很熟,村干部天天上门指导,被拍照片曝光,是挺丢脸的事。很快,村民就自觉起来。”金东区相关负责人说,“金东区用近一年时间,逐渐让村民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这是最宝贵的经验。”金东还将生活垃圾分类列入评选“美丽家庭”的重要内容,获评成员的笑脸放大照登上村委会宣传栏,每个村都有一面“笑脸墙”,笑脸墙的设置,提高了群众的荣誉感,形成了一股“向先进学习,争上笑脸墙”的文明风尚。
“荣誉石”是另一个展现金东村民精神风貌的载体。荣誉石刻录的是群众捐资投劳情况,群众认捐、认建、认养村内公共设施或绿地,就会在“荣誉石”上刻下姓名。截至目前,全区环境整治工作中,群众自发捐资投劳折算金额120多万元。
一面“笑脸墙”激活了群众主体共建共享的自觉性,一块“荣誉石”调动了群众长期参与的积极性,追求“美丽”正在成为每个金东人的自觉行动。2016年,以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相关负责人领衔的专家组,在专题考察了金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后,对垃圾分类“金东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以垃圾分类为主要内容的金东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确实是一个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金东区以有效的机制、具有中国特色的做法,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凝聚起全体村民的共识,补齐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农村短板。”
美丽升级
绿色发展再添活力
作为传统的农业区,金东区以盆景苗木、蔬菜种植为主,发展以“农”为特色的休闲旅游业,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多年来,农村生活垃圾日积月累造成的脏乱差局面,制掣着金东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