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县北早现乡平安村。
每瓶喜酒30元以内;每盒烟10元以内;不请吹鼓手……这是一个乡村版的“八项规定”。
2012年12月,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不久后,在离北京200多公里的河北省正定县北早现乡平安村,也诞生了一套移风易俗的“八项规定”。如今,这些规定彻底改变了这个村曾经铺张浪费的红白之事。
“都想改,但没人愿意开个头”
曾经,平安村一场白事的“标配”是这样的:大摆三四十桌酒席,一摆就是7天;每位亲戚身披1丈白布,加起来白布上百米;即便已经采用火葬,也要买一副棺材,将骨灰盒放进棺材中……“一场丧事动辄要花数万元钱。”平安村党支部书记康书敏说。
“村民也想改,尤其是看到中央倡导节俭后,村民对薄葬的呼声更高了。”北早现乡乡长孙文龙说,“可问题是,都想改,但没人愿意开头,怕落个不孝的名声。”
转机出现在2015年3月10日。开这个头的人叫王川川,她是嫁到平安村的媳妇。丈夫早逝,她常年独自照顾儿子和身患癌症的婆婆。“婆婆离不开人,我没法出去打工,前年3月10日,婆婆去世了,我还欠着1万元钱的债,实在没有钱办丧事。”回忆起之前的生活,王川川忍不住掩面抽泣。
当时,村委会组织村民给王川川捐了钱,用来料理她婆婆的丧事。这场丧事也就成了村里的第一场薄葬。没了百米长布,取而代之的是几件简单的孝衣;放鞭炮改成了放哀乐;不再大摆宴席,只是简简单单的一盆大锅菜、几碗面条。
“现在村民都是按这个标准办丧事了。原来上万元钱的花销,现在降到了大概3000元钱。”康书敏说。
“红白事,都要理事会同意”
王川川婆婆的丧事,让村干部们看到了改变陋习的机会,于是,村里一个闲置已久的机构——红白理事会重新启动起来。“我们将这次办丧事过程中的一些做法,用规章制度的形式定了下来。”康书敏说。
在平安村村委会的院子里,有一间红白理事会的专门办公室。一进门就能看到右侧墙上的理事会章程,包括“不许讲排场”,“不准互相攀比”,“不能举债办婚事”等等,表述朴素但很有针对性。
7月25日,平安村村民发现,在村子两条主街的十字路口,贴起了一张告示,上写着:每瓶喜酒30元以内;每盒烟10元以内;不请吹鼓手……贴告示的人是王朋银,他是平安村红白理事会的会长。王朋银将这些规定比作乡村版的“八项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