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金东区的乡村保洁员除了确保垃圾正确分拣外,还常常承担另一项“任务”:给村民示范操作,讲解垃圾分类常识。“以前把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大家弄不太懂,现在就分为‘会烂’‘不会烂’两种,操作起来方便多了。”岭下镇柿树塘村保洁员陈桂仙说。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减量,堆肥则是促成垃圾减量的关键环节,如何使占农村生活垃圾总量七成、“会烂”的有机垃圾得以有效利用?广泛分布在乡村的堆肥房可谓是强有力的“转化系统”。
“在垃圾分类减量处理过程中,终端的建设也非常重要。”据金东区农办工作人员介绍,金东以就近、节俭的原则,采取“1+X”模式配套建设封闭式太阳能垃圾减量处理房,即以服务人数计算,500人以下村庄,按“1+2”建设(1代表不可腐烂垃圾房数,2代表沤肥房数),500至1000人按“1+3”建设,1000人以上则按“1+4”建设,鼓励“多村联建”“村企联建”“村校联建”,以提高设施利用率。
例如,塘雅镇有一座八村联建、采用太阳能技术的新型堆肥房。该堆肥房每天能处理3吨以上垃圾,因多村联建,节约了30%的建设资金和70%的土地资源。这种堆肥房采用浙江大学新研发的太阳能好氧堆肥加微生物辅助技术,垃圾堆肥周期从6个月缩短为2个月,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1吨垃圾,经处理后,可产生0.2吨至0.3吨高效有机肥,氮磷钾含量很高,深受当地种植果树、苗木等专业合作社欢迎。
通过“一村一建”“多村联建”等方式,如今,金东已经为442个村庄配备了305座太阳能垃圾减量处理房,实现了全区农村垃圾分类全覆盖。原来大部分村庄垃圾外运每天一次,现在延长为半个月或一个月一次,一年可减少垃圾6万吨。
共建共享 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垃圾分类是一项惠及全域、利在长远的民生工程,围绕垃圾分类掀起的全民共享共建热潮,深刻影响着金东社会的精神文明进程。
近年来,金东区将宣传发动作为工作重点,深化“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活动,把垃圾分类宣传作为体验民情的重要载体。区领导带队,与直接联系的机关部门组成工作组,进村入户宣传引导,督促农民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每个部门结对联系2个以上村庄,并实行每周督查、每月例会、年终考评,督促工作落实;区妇联开展“携手垃圾分类、共创美丽家庭”活动;区教育局开展“助推垃圾分类、争当环保好少年”活动;团区委开展“让垃圾分开旅行”青少年绿色行动;区总工会开展“美丽厂区”创建活动……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在推动垃圾分类入脑入心的同时,练就了一支深入环境整治一线的干部“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