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而言,嘉宾的接受度很高,这一变化也进一步激发了情感的张力,李政解释:“这个设计,第一步是将男性话语权做到一个更前置,但其实造成了一种相互制衡,男生决定之后面临自行承担的后果,观察区的女生也许有情绪的反击,心动区的女生有选择的权利,又也许男生通过交流发现更合适的女生其实在观察区。到了终选区更是一种双向选择的关系。所以其实比原来更加科学和平均。”
全新开启的选择模式,甚至让《非诚勿扰》的logo也发生了小小的变化——多了一蓝一红两个分别向左和向右的箭头,“它跟舞台的区域是对应的。”
反转贯穿始终
观望、期待、坚持、逆袭……都指向恋爱心理
除了哑铃型的舞台结构以及附带而来的戏剧效果,《非诚勿扰》全新的出场方式,还实践了一个“麦穗理论”——女嘉宾一个接一个出场,男嘉宾需要做出将她放到心动区还是观察区的抉择,因为两个区域的人数都必须是12人,因此男嘉宾往往在一开始展现出观望的姿态,“他总觉得下一个是最好的,结果就是丢掉了最初出场的那些本来很好的人。”李政说,在这种权衡的姿态中展现出来的关系,是玄妙的。而这种玄妙,往往带来反转的效果。
微妙的心态,不仅仅潜藏于新的开场方式中。
让现场观众感到陌生的,还有男嘉宾的出场方式。跟曾经男生出场接受女生灭灯与否的第一轮考验不同,新改版的《非诚勿扰》中,男生在第一条短片播放完毕之前,是不露脸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体貌效应”,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外形出众自然占足了优势。可加入盲选环节之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抛开颜值,从言语交谈中用心感受对方。所以,女生感兴趣的部分是否和那个即将出场的男生匹配?盲选带来的悬疑感会引发猜测和讨论,也会给人一种想看到本尊之后的反差。
李政举例,头两次录制中,有一个男嘉宾曾在第一条短片中表示,自己恋爱阶段里的麻烦和困扰,都跟身材和无节制的饮食有关系,“那大屏幕后隐藏的男嘉宾现在到底是什么样子?所有人都会猜测,都会好奇。”他甚至这样形容男嘉宾出场时的场景,“所有人的脑袋都是向下(够)着的,因为那个门是慢慢上升的,所有人脑袋都这样低着,先从腿开始看,慢慢慢慢视线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