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杠杆有进展,但成效相对有限。”在李锦看来,央企的杠杆之重,与投资冲动有很大关系。一些央企负责人过于追求速度、规模,有的甚至不惜以高负债为代价;一些企业负责人“新官不理旧事”,自己热衷上新项目出新业绩,企业却债台高筑。这背后则是企业考核评价机制有待改进。
对于包括央企在内的国有企业降杠杆步履缓慢,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存在多方面的困难所致。除了国有企业承担的职能过多、背负额外的负担之外,与国有资产处置敏感、国有银行部门面临较大的损失压力等因素直接相关。
去杠杆意味着资产和负债两端同时承压。一方面,处置国有企业资产的过程如果不顺利,就会出现旧账变新账的情况,这对国有企业的责任人会产生负向激励;沉没成本、估值损失等价值消失也成为国有企业资产处置的重要障碍。
另一方面,国企负债主要对应着国有银行资产。国有企业通过处置资产而承受的损失,有相当部分要传导到国有银行部门,形成不良贷款。当前,在金融监管强化的背景下,大型国有银行承担着较大的资本金压力。国有银行部门为了规避不良贷款,很难积极配合国有企业去杠杆。
在降杠杆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寄希望于“债转股”。国家发改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各类实施机构已与钢铁、煤炭、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中具有发展前景的70余家高负债企业积极协商谈判达成市场化债转股协议,协议金额超过1万亿元。
从目前情况看,“债转股”落地状况并不理想。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人士表示,落实债转股的资金都是通过市场化筹集的,本身就有利息成本,银行也得有收益的考虑。同时,对于钢铁等周期性行业的发展前景,仍需谨慎观察。
寻求重点突破
为推进央企降杠杆工作,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一系列举措,包括要建立严格的分行业负债率警戒线管控制度;建立多渠道降低企业债务的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督促已签订的框架协议抓紧落实;强化问责等。
“难点就是重点,要把降杠杆的难点问题逐一破解。”李锦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去杠杆关键期释放了明确政策信号,工作部署有力,措施可操作性强。
他认为,在价值取向上,国家强调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这个指挥棒,国企负责人纷纷转变投资刺激的旧观念,央企发展转入正轨。同时,着力加强机制建设。鉴于国企负担沉重,应建立改革发展成果与去杠杆相统筹的机制,通过有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使两方面均衡协调推进,实现尽快还债,而不是拖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