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交通委停车管理处处长穆屹介绍,通过综合内部挖潜和车位共享两种手段,近期均按照20%测算,可提供车位约32万个;中期均按照50%测算,可提供车位约80万个。
焦点1
三环内严重缺位区占84%
就北京市停车资源调查结果,北京市交通委停车处处长穆屹表示,目前停车难问题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总量不够,而是空间、类型上停车位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和部分停车位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本次停车普查将小区按供需矛盾严重程度分为五类区域,包括严重缺位区(缺口密度大于600个/平方公里)、缺位区(缺口密度在200-600个/平方公里之间)、基本平衡区(缺口密度在200个/平方公里以下)、充足区(无居住车位缺口的普查小区)和非居住区域(区域内以绿地、水系、公园、公共建筑等非居住区为主的普查小区)。
结果显示,车位充足区占比5%,基本平衡区占比21%,缺位区占比16%,严重缺位区占比41%,非居住区占比17%。
然而,五环内车位充足区占比0%,严重缺位区占比65%。停车位供需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在三环内更为明显,车位充足区占比同样为0%,严重缺位区占比高达84%。
焦点2
公共建筑夜间有60%空车位
普查结果显示,车位与停车需求从全市及按不同环路区分的供需关系上看似总量相当,而实际情况是基本停车位与出行停车位总比例失衡,且居住类、公建类以及路侧占道三种主要类型的供需关系各异。
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介绍,本次调查从数据方面反映出居住车位和公建车位严重失衡。停车位中有219万个在居住类区域,147万个在非居住类的公建区域,其余是路侧停车位等。夜间停车时,居住车位不够,公建车位富余。因此,其中有近100万辆机动车只能在小区外路侧停放。此外,还有80万辆车在小区内处于“乱停”状态。
调查显示,全市公共建筑车位总量为147万个,夜间停车总量为58万辆,约有停车资源90万个,约占60%可供使用。
穆屹表示,公建区域拥有巨大的分时停车共享潜力。据统计,城六区及郊区新城,公共建筑夜间闲置停车位约81万个,若与本普查小区内的居住区按照近期20%的共享率进行共享,可提供车位约16万个;按照中期50%的共享率进行错时共享,可提供停车位约41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