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富阳区农办(百千办)工作人员孙丙会说:“从文村的案例中我们发现,好的规划设计可以发挥关键作用。”
从2015年起,富阳区开始引入全国知名设计院所,以每年20个村的速度,打造100个各具风格的特色村。今年7月开始,富阳区又掀起了一场美丽乡村最美设计“大比武”。
文村、东梓关村、望仙村、秉贤村……一个个因设计而改变风貌的特色村,如雨后春笋般浮现到公众面前。
顾益康将其总结为“坚持科学规划引领”。他介绍,浙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修订完善县市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精品村、风景线规划,统筹规划农业产业、农业园区规划与村庄布局规划,加强空间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之间的衔接。
据了解,浙江省提出,到2017年实现县(市)域总体规划保留村庄的规划全覆盖,全面完成4000个中心村的村庄设计,实现新启动的整村整治建设村庄设计全覆盖;到2020年全面完成包括中心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景中村等在内的6000个村的村庄设计。
孙丙会从一线的实践中总结了一条经验:要始终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在设计时不能千篇一面地把城市建设的格局套用于农村,在村庄设计上一定要与村庄类型、文化底蕴、基础设施相结合,不能一味搞“高大上”。
“最早,乡村建设是把城市简单复制到乡村,到处是大马路,小洋楼,但乡愁不见了。后来,乡村建设是修旧如旧。但我们发现,住宅的基本功能缺失,老百姓住得不舒服,年轻人不愿意来。如今,乡村建设发展到了第三个阶段:能传承文脉,能让村民满意,又让游客痴迷。村庄规划和农房设计就尤为重要了。”孙丙会说。
解剖麻雀
“草根经验”激发乡村活力
“鸡毛换糖”,是指在那个物资匮缺的年代,小商小贩走街串巷,以红糖、草纸等低廉物品,换取居民家中的鸡毛等废品以获取微利。
如今,浙江桐庐县旧县街道西武山村给“鸡毛换糖”这样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词汇赋予了新的意义。
在西武山村,“鸡毛换糖”其实是一个店的名称,村民在这里用垃圾换取一些生活用品,而“店小二”就是村干部。300个烟蒂兑换打火机一只,50只塑料袋兑换鸡精一包,20个塑料瓶兑换牙膏一支,10节旧电池兑换酱油一包……“就是想办法改变老百姓随手扔垃圾的习惯。”“鸡毛换糖”主推者之一、旧县街道妇联主席王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