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兑换的礼品都是些小的生活用品,但是百姓都很高兴,纷纷将家里的垃圾拿来兑换。”西武山村妇代会主任陈彩霞说,所有兑换礼品开支都是由西武山村籍商会的人员以及当地百姓自发集资而来的;每个月回收的这些垃圾,则由村干部做好分类处置。
谈及“鸡毛换糖”店的由来,王芬告诉记者,西武山村有村民200多人,而外来人口有1000多人,卫生差、垃圾多、分类难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为此,村干部动了不少脑筋,他们多次深入调研,听取村干部、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决定设立“鸡毛换糖”店试点。
西武山村的“鸡毛换糖”店去年11月10日开业,如今,每个月的开支在400元到500元之间。
自从有了这家“鸡毛换糖”店回收生活垃圾,西武山村内垃圾乱扔的现象大大减少了。“老百姓也慢慢形成了习惯,有些村民走路看到烟头,都会自觉捡起以筹集起来换礼品。”王芬说。
与“鸡毛换糖”一样,桐庐县分水镇的“美丽基金”也来源于群众的智慧。
今年5月初,该镇后岩村按照“村集体补助、社会支助、村民自筹”的思路,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自发创建了后岩村“美丽基金”,每年不少于10万元,主要用于奖励在庭院整治、垃圾分类、河道保洁、文明城市创建中表现突出的农户。
被奖励农户将签订承诺书并统一制作成红旗贴在农户家门口醒目处“树旗帜表决心”。村出台考核办法落实奖惩举措,实行党员和联系农户捆绑考核,每月不定期督察打分,并在村里的红黑榜进行公示。
对检查全年无差错的农户奖励500元/户/年,被县级媒体正面报道的奖励升至1000元,被市级及以上媒体宣传报道的升至2000元;被暗访曝光第一次以劝导为主,第二次扣款50元,第三次扣款100元,第四次取消享受“美丽基金”的机会。党员在所联系的农户出差错时,在当月的党员先锋指数考核中扣5分,所联系的户中累计出错6次取消年底评优资格。
此外,在浙江,还有“路长”制、“绿色账本法”等乡间经验和做法,它们共同为浙江美丽乡村建设贡献着力量。
专家点评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顾益康:
美丽乡村建设不能生搬城市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