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准传播对大众传播颠覆角度来看,确实带来一个问题,即我的信息谁作主。以前我们的信息谁作主?编辑们作主,编辑们认为你需要什么就给你什么,但精准传播带来你需要什么,其实可以通过数据库和算法的响应、匹配去满足的。当然这种方式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前些天,我给学生讲课,为什么头条和其他一些算法都有一个趋势,越做越low,原因是什么?第一,用户数据库里面由于大量的自媒体内容的加入,本身这些数据库的清流没有这么多,杂质多了,这是一个供方的问题。第二,需求侧。我们在使用个人移动终端时,实际上类似于独处状态,古人讲“慎独”,为什么?就是因为在这个时候,人性中相对比较low的东西会比较多的体现。这两种东西匹配在一起,大家可想而知,所以就必须在这种算法里要考虑怎么能够改进算法,使这个算法能够防止人相对恶的方面受到遏制。
我不认为我们应该放任犯法去迎合大家的需求,服务需求没有问题,充分的服务更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够完全的任由人性中不良的一方面去发展。
要想做到内容海量数据库的聚集,必须打开内容生产旧的方式方法,要把自身PGC有效聚合起来,中央厨房,以及云集中央厨房,能够把我们自己生产的体系内的媒体生产的内容很好的聚集,因为代表了一种公共价值,也代表了一种更加可靠的信息来源。GGC,政府部门在政务公开过程中,包括政务服务过程中提供的大量信息。UGC,尽管我们要对人性中比较恶的东西进行遏制,但是这不意味着不让人民群众在网上进行表达。我们党有一个很好的优良传统,就是群众办报,这个传统在互联网上就应该是群众办网。总书记也讲:党的干部应该善于在网上和人民群众互动。如果我们不开UGC,第一没有大的信息量,第二如何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办网、办报、参与新闻传播的权益呢?所以我们认为这是必需的。
在我们综合考虑方方面面因素以后,必须实现一个算法的优化,不能够仅仅是热敏度来解决问题,热敏度虽然可以体现用户对一个信息的兴趣,但是不能够体现这条信息对于这个个人真正的重要程度。
算法和价值观,我个人认为算法完全可以体现价值观,算法无非是价值观的规则用一种数学方式去表达出来,让机器能够接受,然后用它来识别各种各样的大数据,加以运算。所以我不认为只有人才能够掌握价值观,机器其实也是可以的。
人工智能的应用不止于推送,要想把推送做好,实际上我们可能还要用人工智能去解决内容的识别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信息领域的传播做到既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以用户的需求为引领,又防止人性中恶的一面恶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