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实现移动优先,有几个关键:
第一,要有平台意识,用平台意识更新我们的端口思维。我们过去做惯了端口,传统媒体人做互联网的产品,想得更多的是在网上找一个地方去发布,所以我们做了很多都是“+互联网”,因为我们做得都是端口,没有平台。什么是平台?我们认为平台就是数据库+用户入口。用户进来之后能跟你互动,他的痕迹能留下,我们能够依托这些数据库,向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这才是平台。
第二,在内容生产方式上要更新,不能迷恋那点原创的内容。因为原创内容没办法解决用户海量的信息需要,这也是为什么从全球来看,实现聚合的新闻资讯客户端都居于领先的地位,因为这七个国家所有排在第一的新闻资讯客户端都是聚合类的,原因就在于用户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就造成信息必须是海量的,只有海量的信息才可以匹配用户海量的需求。
第三,以精准分发来代替千人一面。
从未来发展来看,我们认为只有通过人工智能才能够实现对海量信息的有效处理,也才能够有效的分发,包括有效的管控平台上的内容。
所以我们认为在互联网发展的三个态势,移动化、智能化、平台化。这三者互为比较、互相支撑,没有平台,数据无从存储、无从聚合;没有移动,不可能有这么快的速度、这么广的范围去聚合各种各样的大数据,尤其是人类活动的数据,移动化提供了最佳的入口;智能化,因为只有智能化才可以把大数据运用起来,才可以把平台的功能发挥出来。这三者我们认为是相辅相成的,必须一体化去解决。
我个人认为,未来对于媒体来说,平台化的媒体就是新型主流媒体,新型媒体集团,达不到这样平台化的要求,就不是。平台化的媒体的功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即在从信息总汇转向数据总汇。过去媒体人是在信息层面上去处理社会各种各样的资讯,去定义和发现社会的变化,未来的发展迫使我们必须在数据层面上去认识问题,有点类似在化学和物理学上从分子层面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进展到原子层面,当然现在都到量子了,必须从更加本质的这些层面上去认识客观世界活动的本身,这就是我们现在进入到的一个数据层面。
大数据的发展是国家战略,总书记对此也非常关注,技术进步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媒体在这方面具有优势,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大数据聚集在一起以后不是放着就行,必须运营。谁来运营?经过在各个地方的调查研究,我个人认为:媒体集团是最有这样的能力,而且最有这样的资格、最有这样的可能,而且更有这样的必要。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当媒体在向一个地区的综合性的数据平台发展的时候,必然对这个地方的用户数据,包括对这个地方其他方方面面的数据进行聚合,从而把自己变成一个本土的大数据生成和聚合的平台。例如,浙报集团口号是把自己建成互联网枢纽型媒体集团。一方面拿到浙江政务服务网,是浙江日报集团在运行的,是省政府实现三级政务统一在上面可以让老百姓办事的平台。这个平台也得到了省里大力支持,同时浙报也在建设一个浙江省大数据交易中心。昨天我在浙报开董事会,还在讨论大数据产业到底怎么去运营。其实关键是怎么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生成一种可以具体应用的产品。单独进行大数据的交易在法律上不可行,在实践中也不可行。
湖北广电区域性生态级媒体平台——长江云平台,在省委常委和省政府支持下建构的一个三位一体的新型媒体平台。这个平台也得到了省里大力支持,省政府把它作为全省大数据运营的一个重点项目来对待。
河南广电中原云,这是一个IDC,是物理的计算中心,但是省政府要求河南省所有财政供养的部门、单位,都必须把自己的数据放在这个平台上。
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