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林业厅介绍,集体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在四川惠及2400多万人,“十二五”期间,中央和省两级财政共下达补偿金53.5亿元;2016年至2017年,两级财政已下达补偿金24.8亿元。
长江上游各省份还创造性地将天保工程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今年,四川将天保公益林建设项目向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和藏区88个贫困县倾斜,重点安排在建档立卡贫困村。西藏将天保工程提标资金与自治区下达的昌都生态脱贫资金进行有效整合,以每人每年3600元的标准,招聘2万多名贫困村民担任护林员。
随着林区民生的极大改善,尤其是对贫困群众的托底保障,林区百姓不仅更加重视天然林保护,动植物保护意识也大大增强。
2015年9月的一天,一只成年大熊猫蹒跚地走入四川宝兴县中岗村农户唐国华的蜂箱群中,慢条斯理地“品尝”着蜂蜜,然后又在唐家的屋檐下睡了一觉,次日清晨才大摇大摆地离开。这个过程中,唐家人一直没有惊动这位“不速之客”。
在湖北宜昌大老岭林场海拔1300—1600米的潮湿沟谷中,珙桐、光叶珙桐、水青树、红豆杉、连香树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相伴而生,形成颇具规模的珍稀植物群落。其结构之复杂,物种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最生动的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从砍树到种树,再到护树,成千上万的林业职工和林农实现转型发展,安居乐业。
记者采访发现,各地依托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种植养殖、森林康养等林下经济,逐渐走上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群众增收的共赢之路。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最近5年,长江上游天保区内的森林旅游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重庆南川区抓住天保工程实施的有利契机,累计建设各类公园16个,其中国家级公园3个。2015年4月试运行的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当年就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000万元。
湖北天保区2016年森林旅游业接待4890万人次,实现产值265亿元,是2012年的2.5倍之多。
天保工程面积最大的四川省,2016年接待生态旅游2.6亿人次,实现生态旅游收入770多亿元,带动社会收入1790多亿元。
森林康养产业在长江上游的嘉陵江、金沙江、大渡河等周边山区也方兴未艾。夹金山林业局拥有青衣江源和神木垒两个森林康养示范基地。一年四季都有人来,一些游客一住就是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