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 题:“森林对我们的意义越来越大”——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区伐木工转型之路
新华社记者
“那时候,我们是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地砍树,公路修到哪,树就砍到哪,大树几乎都被砍光了。”1982年在重庆江津四面山林场参加工作的顾培全说,“高峰期我一天要砍10棵树。”
但是,砍树并没有让他们富起来。顾培全说,算下来砍一棵树也就挣1毛钱。由于山里运输条件差,许多大树砍倒后就往山下滚着运,一些树木“滚”到山脚已被“摔”成了烧火棍子。
与当年不一样了,记者近日在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西藏天然林保护区采访了解到,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通过退休、移交当地、一次性安置等方式,大幅调减林区庞大的职工队伍。贵州从1.2万人调减到现在的5700人,云南由3.8万人调减到8000人,四川从10万人调减到2万多人……成千上万像顾培全一样的伐木工,放下刀斧电锯,从事森林管护、森林抚育、公益林建设和林下资源开发,成为森林的守护人和受益者。
2004年,顾培全所在的四面山林场进行体制改革,“一场两治”,一边是主抓森林管护的事业单位森林资源管理局,另一边是负责旅游开发的区属国企四面山旅游发展公司。四面山森管局党总支书记凌波向记者介绍,森管局着重保护林子,旅游公司着重开发森林旅游资源,两边都干专业的事,既实现了保护,又让资源发挥了效益。
依托森林资源,四面山建成了自然保护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过去人迹罕至的土地岩、珍珠湖、望乡台现在都成了景点。2016年景区接待游客99.9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亿元;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48.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8亿元。
顾培全虽然没有像林场其他90名员工那样转到旅游公司,而是留在大窝铺管护站做了一名护林员,但他的工资已由财政兜底拨付,现在每月收入4500元。
“以前每个月就指望那点管护森林的工资,心里发慌,现在有了小‘产业’,有盼头了。”张平1997年到云南省南盘江林业局更新队工作,第二年就赶上了天保工程。他经历了从“砍树人”到“护林人”的转型,承受过收入给他和家庭带来的压力。
南盘江林业局曾是全国136户重点森工企业之一,1998年开始,长江上游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如何让伐木工们“转业”后有新的“生计”?南盘江林业局探索以生长周期较短的林下经济,来支撑生长期长的森林资源管护,以“家庭林场”模式引导职工承包荒山林地,开展植树造林和林下种植养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