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个极不寻常的时期。
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帝国主义的核讹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决策研制“两弹一星”。一时间,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
1960 年盛夏的一天,南京大学校长郭影秋把程开甲叫到办公室:“开甲同志,北京有一项重要工作要借调你去。你回家做些准备,明天就去报到。”说完,拿出一张写有地址的纸条交给他。
就这样,程开甲加入中国核武器研制队伍,被任命为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从此,他隐姓埋名,在学术界销声匿迹 20多年。
后来,程开甲才知道,调他参与研制原子弹是钱三强点的将,最后批准的是邓小平。也是在后来,程开甲才知道,南京大学因不同意放走这个骨干与北京方面打起“官司”,最后还是聂荣臻元帅亲自给教育部部长、南京大学校长写信,才使问题得到解决。
有时,历史会有出人意料的机缘巧合。
程开甲在英国留学时,曾因与美国从事原子弹内爆机理研究的福克斯有过一次短暂接触,而被怀疑、跟踪过。
福克斯是玻恩的学生、程开甲的师兄。1949 年 11 月,在爱丁堡召开的基本粒子学术会议上,程开甲与福克斯初次见面,但谈得很投机。当时,美国正在对将原子弹核心机密泄露给苏联一事进行调查,福克斯也被列为怀疑对象。程开甲回忆说:“他们将我与中国共产党—红色苏联—福克斯—原子弹机密联系起来,跟踪调查我。我去法国也有人跟踪。事后,玻恩告诉我说,当初他们怀疑与福克斯联系的第一个对象就是我。”
没想到 10 多年后,程开甲真的去研制原子弹了。
中国原子弹研制初始阶段遇到的困难,是现在的人们无法想象的。原子弹研制技术是国家最高机密,有核国家都采取最严格的保密措施。美国科学家卢森堡夫妇因泄露了一点秘密,就被判以电刑处死。福克斯也因泄密被判 14 年徒刑。中苏关系“蜜月时期”,聂荣臻元帅和宋任穷部长去苏联参观,也看不到有用的东西。那时候,我们得不到资料,买不来仪器设备,完全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闯出一条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