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微信公众号“香帅的金融江湖”发表了万科高级副总裁谭华杰所著的一篇万字长文——《从大周期到小周期的前夜——理解中国房地产价格的框架》。文中,谭华杰宏观分析了过去十多年中国房地产的走势。
文章指出,75%左右的城镇化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一次性大周期的临界点,而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是56%,还在高速增长期之内。除非未来几年房价出现过于猛烈的上涨,导致大周期终点提前出现,否则中国房价出现整体性崩盘大跌的可能性较低。
此外,作者亦表示,北京、上海两个城市的房屋需求会比纽约更加旺盛,但北京、上海的房屋供应能力却比不上纽约。纽约是全球房价的锚,房价超过纽约是风险的开始,房价大幅超过纽约则是泡沫加剧的开始,是逐步赶顶的信号。
以下为文章全文:
一、理解房地产价格的“大周期”和“小周期”
目前围绕中国房地产市场,有诸多无法达成共识的无效争论。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试图用“小周期”时代的逻辑去理解“大周期”阶段的问题。
在开始讨论之前,我们先要厘清一个问题——房地产是否真的存在周期?这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周期”这个词语。如果按照“周期性函数”的数学定义(要求其震荡具有稳定或有序的规律性),可以肯定地说,迄今为止提出的所有房地产周期理论都无法通过实证检验。但如果我们根据“收敛定理”的定义,认为任何“可积且可导”的曲线,均可分解为谐波组合,那么一切连续波动的图形均具有周期性。因此,我们可以将房地产周期视作一种“景气循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进行基数性量化较为困难。
下面我们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看,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房价过去近百年来涨幅到底是多少?中国的房价涨幅与发达国家过去相比,到底算不算太大?
1.美国经验
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目前尚未见任何经济体,有长达百年的可信、整体性、连续、电子化房价数据。相对来说,美国数据质量较高,但符合上述条件的数据,也只能追溯到1950年。与中国不同,美国有每套总价数据和成交套数,但没有平米数据,而中国则是有平米数据,而没有套的数据。
下面两张图表分别描述从1950年到2015年,美国住宅每套的均价和每年的价格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