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韩会师】
笔者在前期微信文章《美元不触底,人民币莫回头》中曾谈到,“无论是6.75、6.70还是6.65,都不应成为人民币升值的上限”。果然,8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触及了年内新高6.6485。
但人民币这波强势表现颇不寻常。8月3日开始美元指数就从92.6790的年内低位反弹,8月9日最高一度逼近94。尽管美元反弹,但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却继续保持强势,从8月3日的6.72附近最高攀升至6.6485。
美元指数K线指数
不顾美元反弹,人民币对美元继续升值。图为美元/人民币在岸走势
美元下挫时,在“参考一篮子货币”定价规则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很好理解,但为何美元反弹后人民币仍能维持强势呢?
多位朋友询问笔者,这是否是央行看不见的手在背后推动?毕竟这段时间恰逢2015年那场堪称举世震惊的“8.11汇改”两周年之际,那次人民币的“惊天一贬”几乎击溃了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在这一“敏感”时刻,人民币走强可能有助于人们尽快忘掉两年前的伤痛。
上述想法不无道理,但笔者感觉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似乎没有必要。人民币今年从6.96附近一路攀升,已经基本逆转了2014-2016年的贬值大趋势,结售汇逆差也保持收窄态势,外汇储备快速萎缩压力完全消失,这时央行继续抛售外储,拼命拉升人民币完全似乎有些多此一举。
反过来,如果借着美元反弹的时机,人民币能够顺势贬值,这对于人民币双向波动格局的形成是很有帮助的。此外,目前市场对美元的中长期看空氛围比较浓厚,即使人民币对美元有所贬值,诱发新一波贬值预期高潮的概率也是较小的。
所以,央行对于近期人民币的强势表现应该是没有插手动力的,这更可能是一种市场自发的行为。而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银行代客结售汇出现顺差的时候。
这很好理解,笔者在此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到过,中国的外汇市场是“实需”主导的,投机力量的确有,但受到的约束很多,很难长期主导汇率走势,一旦银行代客结售汇出现顺差,人民币就有升值的潜在压力。此时人民币是否会将升值的潜在压力转变为升值的事实,就要看央行和机构自营盘(这是境内机构投机的重要力量)如何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