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代表的其实是一种资产“套利”的传统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对货币变化、资产价值变化的可能性都十分敏感,“跑跑跑”甚至可以说是李嘉诚这种“套利”模式的天性。
几乎是在继续加仓欧洲的同时,李嘉诚再一次出售了其在香港的业务。这一回,李嘉诚要卖掉的是其在香港的固网业务——和记环球电讯。2017年7月30日晚,和记电讯香港发布公告称公司同意以144.97亿港元现金代价(约合125亿元人民币)出售HGC全部股权。
而在高价卖掉香港业务的同时,李嘉诚却在欧洲大肆买买买。就在7月27日,长实地产、长江基建集团发布联合公告,拟成立合资公司以收购德国能源管理综合服务供应商istaLuxemburgGmbH(简称依斯塔)及其附属公司,收购价格合计约414亿港元。
虽然对于该交易的原因,和记电讯香港在公告中解释称,该交易将使本公司得以更有效地集中资源向客户提供核心业务——流动通讯服务,但公众普遍解读为,这是“李嘉诚跑了”的延续。虽然近年来,李嘉诚及旗下公司数次高调否认,但李嘉诚正在“跑了”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无需过度解读“李嘉诚又跑了”
对此,包括内地和香港都有不少人呼吁,“别让李嘉诚跑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一呼声呢?
笔者认为,李嘉诚代表的是一种“套利”商业模式,并不是当前及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防控风险,李嘉诚跑与不跑都要做,我们需要保持产业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定力才是关键,不必夸大“李嘉诚跑了”的危害。
对于“李嘉诚跑了”,我觉得,人们更多是信心层面或有一些杂音,因为李曾经多次从香港房地产波动中“逃顶”并“抄底”。我们需要正视并采取一定的应对策略是必要的,但也无需过度解读。事实上,在如今复杂的环境下,即便没有“李嘉诚跑了”的杂音,也会有其他杂音出现,防控风险、发展符合未来产业方向的产业才是关键所在。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李嘉诚在内地和香港投资的产业:
一类是占主业的地产、建筑、码头等大地产项目,尤其在内地几乎以地产类为主。实际上,李嘉诚跑与不跑,内地及香港资产增值空间有限已经是摆在每个人眼前的事实,并不需要李嘉诚发出什么信号。显然,如果说“李嘉诚跑了”影响到信心有点言过其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