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9月15日电(记者 薛钦峰)上个月,四平市方向机械有限公司又一款产品通过了福特汽车公司的产品审核;艾斯克股份有限公司的禽类加工生产线也已装车准备发往马来西亚;吉运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300台工程车也将搭乘中欧班列……
吉林四平市曾是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在经历改制、转型阵痛期后,装备制造业逐渐摆脱困境。如今,依靠技术创新和集群发展,四平装备制造业正逐步从传统走向智能,从全国走向世界。
专注创新 从传统迈向高端
走进四平市方向机械有限公司新建成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几十台生产机具科技感十足,很难想象这是一家普通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
以前,制造工艺落后,产品品质不高,达不到国外客户的要求,企业一直难以做大。去年,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实现软硬件上的“脱胎换骨”,专注于软件开发和产品设计。
企业从国外聘请技术人员,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通过物联网技术自主研发产品追溯系统,实现产品从铸造到包装的生产全程可追溯。
公司总经理周裕说,应用可追溯的生产管理系统,是国外大型车企审核产品的一个重要标准,这次创新研发,让企业拥有了与国际同类企业竞争的机会。
现在,依靠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和高品质产品,企业成为奔驰、福特等国际知名车企的供货商,并通过产品的设计和升级,实现智能转向系统的生产,企业成功进军无人驾驶汽车市场。
四平市近年来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创新基金,鼓励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仅2016年,就有100多家企业通过资金支持开展技术创新。
借助“外脑” 从跟随走向领先
近年来,四平市通过“院士专家四平行”等活动为企业创造与科研机构技术合作的机会。自从2012年四平设立换热装备院士工作站,巨元换热设备有限公司便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多个专家团队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对高端领域产品进行技术攻关。
2016年,这家公司实现技术突破,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新产品在核电领域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公司副总裁詹福才说,几年来企业技术水平逐渐从跟随先进国家走向世界领先,产品也从过去单机销售过渡到智能化、集成化系统装备销售,并远销德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
随着农机、换热器、专用汽车等产业的技术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技术创新平台不断落地,技术创新多点开花,有力支撑四平工业发展。
集聚产业 从单打独斗跨向集群发展
以前,四平的专用汽车及配套企业小而乱,各自为战。现在,四平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园,多家企业联合成立集团公司,集团内实现技术、人才等多种资源共享,并实行专业化分工,企业各展所长。
短短两年,集团技术水平整体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集聚效应显现,园区内企业也由最初的十几家,增加到30多家。
吉运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宁说:“我们产品已出口至俄罗斯等近十个国家。今年国际订单是去年的5倍,眼下正组织销售团队,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去寻求更多的合作。”
近年来,四平市推出多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专项引导资金项目146个,支持资金4458万元。2016年,四平市装备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14.5亿元,同比增长12.7%。
四平市副市长黄成表示,注重创新,集群协作,通过不断的产业培育和路径探索,四平的装备制造业正向高端化、市场化之路迈进。